“茫茫遺體早無蹤,猶有衣冠向晚風(fēng)。何日碑頭朱變墨,云階月地會相逢。
1995年,失去蔣禮鴻的盛靜霞寫下這首詩。她與丈夫約定好,死后都將遺體捐贈,只留兩縷輕魂互相依偎。
對于清貧一生的兩位詩人,這是他們做出的最浪漫的約定。匱乏的物質(zhì),惡劣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沒有將兩人拆散,伉儷情深,生死相依。
蔣禮鴻學(xué)識甚篤,又對盛靜霞一往情深,兩人共同做學(xué)問,寫文章,在詩詞上頗有建樹,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抗戰(zhàn)文學(xué)。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兩人自相愛那一刻起,就沒有想過要別離。
11年后,盛靜霞也隨著蔣禮鴻西去,后人雖然不舍,但也難以改變盛靜霞的心意,還是將她的遺體捐贈給了浙大。
學(xué)界將他們稱作“神仙眷侶”,兩人不僅情投意合,還在學(xué)術(shù)上相互理解學(xué)習(xí),才子才女于抗戰(zhàn)中相知相識,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蔣禮鴻出生于嘉興的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就讀于嘉興秀州中學(xué),成績優(yōu)秀,保送入之江大學(xué),刻苦勤勉,靠借債、獎學(xué)金和勤工儉學(xué)完成了學(xué)業(yè),深得鐘鐘山先生、夏瞿禪先生、徐益修先生治學(xué)三昧。
盛靜霞出生于揚州殷實之家,受母親影響酷愛古典文學(xué),少年早慧,進入歷史悠久的揚州中學(xué)。此時的她文采初嶄,做得一手好詞。后就讀于中央大學(xué)中文系,在詩詞方面很有天賦,教授汪東稱贊道:“中央大學(xué)出了兩位女才子,前有沈祖棻,后有盛靜霞?!敝写螽厴I(yè)后,在重慶沙坪壩的白沙女子中學(xué)教書,盛老師才華與美貌兼?zhèn)洌非笏哪星嗄暌膊环ζ淙恕?/p>
▲ 盛靜霞(中)與母親姐姐合影
他們的兒子蔣遂告訴我們:“我的媽媽曾被譽為沙坪壩十大美女之一,但她是一個對愛情很有主見的人,她說:‘兩個條件:一是要能寫詩詞,二是江浙人(生活習(xí)慣接近)’,后來母親的一位老師錢子厚先生介紹兩人認(rèn)識,在互通書信后,爸爸就千里迢迢穿過淪陷區(qū)來到了重慶?!?/p>
然而初次的見面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蔣耿直木訥,盛活潑熱情,二人相處數(shù)月仍未熱戀,一時流言四起。于是盛靜霞約蔣禮鴻兩人分開一些時日,拉開距離。時隔數(shù)日,盛靜霞收到了蔣禮鴻發(fā)自肺腑的小詞,細(xì)細(xì)一看竟是用鮮血寫成的蠅頭小楷,盛大為感動,這成為兩人的定情之作。二人的愛情在不斷的詩詞唱和與相互磨合之中慢慢增進,文學(xué)上的造詣也在相互切磋之中共同進步。
1945年7月,一場簡單樸素的婚禮為他們的愛情見證,他們正式成為夫妻,才子才女的強強聯(lián)合讓眾人艷羨。
雖然條件不至于需要討飯這么差,但小兩口確實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僅靠著拼湊的床和借來的家具勉強組成了一個家。
蔣禮鴻和盛靜霞的結(jié)婚照
莫問癡情深幾度?生死相隨,白首不負(fù)。在風(fēng)雨飄搖的戰(zhàn)爭年代,盛靜霞比尋常女子多了一份俠義,能不問前程地跟隨蔣禮鴻。
1947年,兩人才剛剛結(jié)婚不久,蔣禮鴻卻因為不夠圓滑被中央大學(xué)無故解聘,蔣禮鴻悲憤至極,不愿再去中央大學(xué),盛靜霞沒有因為深愛母校而選擇和蔣禮鴻分開,而是和他一起離開,去了之江大學(xué)任教。
正是有了盛靜霞的不離不棄,他們才在之江大學(xué)生根發(fā)芽,兒女雙全,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蔣禮鴻和盛靜霞全家福
蔣禮鴻中年后有高血壓,盛靜霞常陪他散步、理發(fā),有同事見了說:“呀!理發(fā)也要在一起!”
母親每天都會給父親泡好一杯茶放在書桌上,父親就好這一口清茶?!笔㈧o霞的熱情之中帶著細(xì)膩,這份細(xì)致與體貼走進了蔣禮鴻內(nèi)斂表象下一顆炙熱的心,蔣禮鴻立身為人的品性也深深地吸引和影響著盛靜霞。二老真摯篤誠,互相包容的相處之道也影響著蔣家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即使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之中,一家人也懷著堅定而永恒的愛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移。即使人到中年,他們的生活也充滿情趣,例如扇子等物上必然會寫上兩個人的名字,連同事都取笑說:“扇子上也要并排?!?/p>
但歡樂的時光似乎是很易逝的,1995年,蔣禮鴻就先盛靜霞一步離開了。
1995年5月9日清晨,積勞成疾的蔣禮鴻先生駕鶴仙去,盛靜霞顫抖地取出與蔣禮鴻先前共同擬訂的遺囑:“去世后將遺體捐獻給浙江醫(yī)科大學(xué)做科學(xué)研究只用。”病房一片唏噓,社會一時震動,人們想不到這位研究了一輩子古典文化的“國寶級”老教授竟不相信“入土為安”,生前做了一世老師,走后又成為醫(yī)學(xué)院最尊重的“大體老師”。
他辭世之時,盛靜霞還在寫《含淚寫金婚》,記錄他們的婚姻,墨跡未干,老伴就已經(jīng)不在了。
按照老兩口的感情,蔣先生走了,盛先生肯定也是要走的,但是她還有未完成的事業(yè)。
失去了蔣禮鴻的盛靜霞陷入了無盡的思念中,“至今我認(rèn)為任何人,都比不上云從,他是我的‘唯一’!”她來到了老年福利中心,用余生的精力把蔣禮鴻與她的詩作出版
盛靜霞強撐著精力,將《含淚寫金婚》出版,將《蔣禮鴻集》出版,最后注釋出版了他們倆一生詩詞唱和的《懷任齋詩詞.頻伽室語業(yè)》。
最后的心愿完成時,盛先生已經(jīng)獨自在人間度過了11載,她等不及跟上蔣禮鴻的腳步,這次,是她走在后面了。
2006年4月16日,盛靜霞化作自己詩中的那只蝶,去那云階月地會了。她的兒女將其遺體捐獻至浙大醫(yī)學(xué)院,一對夫妻雙雙捐獻遺體,這在浙江省是史無前例的,他們的行為也影響了蔣家的晚輩。
他們的兒媳郭敏琍走的時候也決定追隨老先生老太太的腳步捐獻遺體,
郭敏琍出生曾擔(dān)任陳納德飛虎隊中校軍需官的家庭里,怎料解放后被打為“歷史反革命”,下放農(nóng)村。家中條件拮據(jù),母親挑起了生活的重?fù)?dān),學(xué)成會計專業(yè)后在飲食店上班。在這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和家庭背景下,郭敏琍初中畢業(yè)后就早早踏入社會,郭敏琍的父親也是一個知識分子,常為女兒沒有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感到惋惜,但幸運的是,她從父母身上獲得了愛與良好的家教,這讓郭敏琍成為了一個友愛善良、勤勞能干的人。她先后在杭州電扇廠、浙江展覽館擔(dān)任“八角頭”的臨時工,后進入杭州鈕扣廠和杭州大學(xué)教育學(xué)院。
雖然郭敏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始終對知識充滿向往與尊敬,一生中最敬重的人就是自己的公公婆婆——蔣禮鴻與盛靜霞兩位學(xué)界伉儷,她稱呼他們?yōu)椤袄舷壬焙汀袄咸薄?/p>
回憶起兩人的相遇,蔣遂先生說并沒有自己父母的愛情那般波折:“我們是通過同事介紹認(rèn)識的,第一次見面就覺得她是個簡簡單單、干干凈凈,思想很單純的人,我們兩個從戀愛到結(jié)婚不過一年時間。她第一次來我家的時候,當(dāng)時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我母親在屋內(nèi)洗澡,郭敏琍就立即把我媽媽的洗澡水倒掉了。我媽媽一眼相中了這個兒媳婦。”
郭敏琍也希望能與一位“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工人”度過平平淡淡的一生。為什么要叫“工人”呢?因為工人勤勞能干,在那個年代勞動最光榮。為什么又要“知識分子家庭”呢?因為知識分子有修養(yǎng),不會家暴。在丈夫的口中,她始終如初見時那般平凡、善良、美麗、開朗,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四十一年也許在外人看來平淡無奇,但如同葡萄變?yōu)槠咸丫疲瑫r間的醞釀能賦予酒更厚重的香醇,這段時光成為了二人最深情的回憶。
圖|蔣遂先生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郭敏琍的母親是一位傳統(tǒng)的中國母親,她告訴女兒:“要孝順父母,先要孝敬公婆。”郭敏琍謹(jǐn)遵教誨,繼承了母親勤勞孝順的美德,惹得鄰居都羨慕蔣家有位漂亮賢惠還樂于助人的兒媳婦。紐扣廠倒閉后,郭敏琍調(diào)入了杭大,離家近,又方便照顧年邁的蔣老先生。蔣遂先生說:“敏琍對公公婆婆像親生父母一樣好,杭大的人還以為她是我爸爸媽媽的女兒,前些年我去鄰居家?guī)兔ε娔X,他們居然說我是蔣家的女婿!”
郭敏夫人從小和北伐軍夫人——她的大姨媽學(xué)習(xí)做菜,得其秘訣,又愛自己鉆研烹飪,燒得一手好菜。一次婆婆開玩笑道:“你每天中午給我們吃簡餐,晚上老公回來弄噶許多菜。”郭敏莉機靈地答曰:“我老公不是你兒子?”蔣遂先生在退休前應(yīng)妻子的要求拿到了駕照,挑選了一輛桔紅色的小車,之后兩人開著“小紅車”走過了許多地方:仙居、寧波、上海、蘇州、千島湖、紹興、莫干山、嘉善、建德、諸暨、徑山、西塘、安吉……蔣遂先生拍了幾千張照片,照片里總有妻子的笑臉。
回憶總是美好的,但終究還是柴米油鹽壘起了生活的重?fù)?dān)。夫妻二人,上有老下有小,幾十年間勞勞碌碌,單位家庭兩點一線。郭敏琍在微信里給自己留言:“我一生照顧了四個老人,公公走后兩年我婦科大手術(shù),自己爸爸走后兩年我胸椎大手術(shù),死里逃生活過來,現(xiàn)在半死不活很是苦惱,老伴照顧很是貼心,老來最怕病來磨?!惫Y禮鴻前前后后生病十二年,病情反復(fù),輾轉(zhuǎn)就醫(yī),郭敏琍每日去醫(yī)院陪護、送飯送菜,在那個沒有護工的年代,她盡心盡力,凡事親力親為,因為她總記得公公的好:“老先生待我比親生女兒還要好!”
婆婆盛靜霞在丈夫去世后住進了老年福利中心,郭阿姨與丈夫約定每周都要帶上可口的小菜去看望老太太,盛老先生成了福利中心最惹人羨慕的老太太。婆婆走后,她的母親腦梗,父親又骨折,醫(yī)院的路怕是早已被她踏遍。奈何她自己頑疾纏身,先后熬過了子宮肌瘤、漿細(xì)胞骨髓瘤,最終因格林巴利綜合癥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期間,丈夫24小時陪護,一刻不離,因為“誰都沒有我了解她”。
回溯郭敏琍老師的一生,相夫教子,服侍公婆父母,辛勤工作,大概就是傳統(tǒng)中國女性最為普通的一個影子,平平凡凡,但又何其容易?蔣遂先生回憶起自己的愛妻,越發(fā)覺得她身上有岳父那種軍人的氣質(zhì),堅強地?fù)纹鹆思依锏陌脒吿?。蔣叔叔也感到憤懣,蒼天無眼,竟早早地奪走了這樣一位善良勤勞的弱女子,他痛苦、無奈,發(fā)問天理何在?
我想,郭敏琍老師一輩子的辛苦勞碌、無言付出也許是她對愛最質(zhì)樸、純粹的理解,沒有歌功頌德的千古篇章,也沒有永垂不朽的萬古銘文,她以最不起眼的方式傳達(dá)她對所愛之人的愛與感恩。她帶著滿身的愛來人間走一遭,雖然短暫,但閉上雙眼的那一刻,郭阿姨的心里一定是充滿愛的,這樣便是值得的!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其實,人到最后,能支持活下去的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錢財無數(shù),而是心底的那份愛!”
圖|郭敏琍老師
一副皮囊遺人間,無言良師永垂賢
郭敏琍的公公婆婆蔣禮鴻和盛靜霞兩位老先生是浙江省第一對共同捐獻遺體的夫妻。對于父母遺體捐獻一事兩人都表示理解,內(nèi)心也深受觸動。在做完胸椎大手術(shù)后、兩年前的一個夜晚,她提出來捐獻遺體的想法,丈夫欣然同意。之后不久,兩人一起簽下了遺體捐獻志愿書。
“這是我們一家兩代人的傳承,也是我和敏琍共同的默契,我一直在等她提及?!?蔣遂先生如是說。只是沒想到,這志愿書這么快就被重新從箱底翻了出來。格林巴利綜合征,一種侵害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疾病,來勢洶洶,耗盡了郭阿姨最后的活力。彌留之際,她交代了兩件事:“蔣遂姐姐,要替我照顧好蔣遂;孫兒小寶是我的命根子,要蔣遂照顧好?!?蔣叔叔問她:“我把爸爸媽媽的房子(衣冠冢)修修,你去陪他們好不好?”她艱難地點點頭。蔣叔叔說:“她明白我的意思,如果她改變主意,我不會勉強她捐獻遺體。”她成為了浙大醫(yī)學(xué)院第771位無語良師,續(xù)寫了老先生和老太太的故事,又書寫了自己的大愛。
在這之后,蔣遂先生幾乎每天都會去無語良師碑和愛妻說說話。他說:“等我百年之后,我的名字也會在無語良師碑上陪著她,我知道這是我最后要去的地方?!彼麨閻燮拚硐鄡?,寫回憶錄,寫痛苦,寫思念。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有一句臺詞:“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房間傳來一曲《梁?!罚瑦燮奕缁话愠蔀榱艘欢蚊利惖幕貞?,成為了丈夫眼中打轉(zhuǎn)的淚水,口中咽不下的思念;成為了鄰里口中熱心善良,樂于助人的倩影 ;成為了浙大醫(yī)學(xué)生求學(xué)道路上的“無語良師”。就算時間無法撫平傷痛,但它也會把美好的人和事雕琢得更為精致,敏琍老師的音容雖釋,但恩澤永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