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邊防重地,其扼守整個西北的咽喉,進可經(jīng)略西域,退可確保關中,因此中原王朝都會在此屯駐大量精銳。
新中國成立后,蘭州也非常重要,中央在此建立了一個大軍區(qū),屬于國防重心之一,軍區(qū)的歷任司令員皆是能征善戰(zhàn)之人,張達志、皮定均、韓先楚都曾在戰(zhàn)場上打出赫赫威名。
不過到了1980年,“旋風司令”韓先楚自感年事已高,主動提出辭職。當時邊境局勢是非常緊張的,該由誰來接任就成一個特別關鍵的問題,軍委為此爭論了許久都沒個結(jié)果。
鄧公思前想后,最終拍板讓一位老部下上任,最終順利過渡,鞏固了邊境的安全。
為什么說1980年蘭州軍區(qū)壓力很大呢?主要在于此時正值蘇聯(lián)大舉入侵阿富汗之際。
中蘇從60年代后關系一直不睦,本身蘭州軍區(qū)就要嚴密監(jiān)控西北接壤處的局勢,在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后,又要提防其是否會換個方向進攻。
因此,這種時候必須要有一位能力突出的將領坐鎮(zhèn)。鑒于這種背景,韓先楚最初提出辭職時,中央沒有同意。
然而韓先楚已年近7旬,他的身體狀況不太樂觀,所以提了幾次后,中央只好批準。
前幾任都很突出,繼任者必須也要參照他們的標準,上級在部隊里挑了很久,幾次說出名字,都遭到其他人的反對,始終沒有眾望所歸的人選。
最后,還是鄧公親自拍板讓杜義德來負責。
這并非鄧公第一次如此信任杜義德,1979年的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鄧公也親點杜義德?lián)畏磽魬?zhàn)海南前線三軍總指揮,隨時防備著北方和南方的海上敵軍。
戰(zhàn)爭結(jié)束鄧公在表彰會上又點名表揚了杜義德:開戰(zhàn)前我很放心,我知道勝利一定是我們的。為什么呢?因為廣西有許世友,云南有楊得志,海上有杜義德,他們革命幾十年從沒讓人失望過。
既然是最青睞的將領,關鍵時刻就要用。韓先楚辭去職務不久,還在海軍任職的杜義德就突然接到命令進京,見到鄧公后,聽見了新的任命。
由于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杜義德一時間有些恍惚,他忐忑地提出自己或許難以勝任。
一來自己年紀比較大,比韓先楚年紀還大一歲,身體情況也不見得就比韓先楚好。早在解放戰(zhàn)爭后期,劉鄧本挑選杜義德入藏,但杜的身體無法承受,就使得入藏之人換成了張國華。
二來自己是湖北人,不太熟悉蘭州一帶的情況,摸清氣候、地形都需要一段時間,在這緊張關頭,能否有這么多時間來適應,需打上一個問號。
三來自己調(diào)到海軍多年,對陸軍新型的作戰(zhàn)方式不太了解,西北地區(qū)戰(zhàn)爭任務很重,如果真的打起來,是否能從容指揮也是個大問題。
這不只是杜義德個人的顧慮,后來公布結(jié)果時,外界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質(zhì)疑。但鄧公卻很堅決,表示只要有杜義德在,西北的情況就能化險為夷。
見老領導如此信任,杜義德不再猶豫,決心用實際行動來做答卷,守護好西北的安全。他到任以后,非常謙遜地去請教了另一位重要干部——時任蘭州軍區(qū)政委的蕭華上將。
蕭華到此三年,已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見到杜義德后毫無保留地告知,這讓杜義德用最短的時間把蘭州軍區(qū)的重點防務、部隊情況等方面摸清。
緊接著他多次去基層考察,結(jié)合一線官兵的意見,準備在緊要位置修建邊防站。
這些邊防站選址特別重要,杜義德為求穩(wěn)妥,每一處都親自去。戈壁、高原、荒漠等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如此認真的做法,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81年鄧公到蘭州軍區(qū)視察工作時,見到各個領域都呈現(xiàn)出新的一面,內(nèi)心非常滿意。
鄧公拍了拍杜義德的肩膀,欣慰地說:當初選你沒選錯啊,有你坐鎮(zhèn)西北,中央就放心了。
1982年,杜義德已70歲高齡,年初時他主動向鄧公提出離任的請求,希望能換一個有才干的年輕人來負責軍區(qū)。
當時鄧公已經(jīng)在發(fā)出號召,希望老干部們能發(fā)揮精神,讓下一代能挑起擔子,避免將來出現(xiàn)青黃不接的情況。杜義德是鄧公的老部下,他想做這個表率。
只是蘭州軍區(qū)太過重要,鄧公一開始并沒有同意,只是讓他安心管好軍區(qū),人員更換問題等待合適時機再談。
同年年底,杜義德身體出現(xiàn)了許多小毛病,他再次提出要離開重要崗位,鄧公了解完實情后同意了。
1982年12月,杜義德去往北京退居二線,接替他擔任蘭州軍區(qū)司令員的是小三歲的開國中將鄭維山。后來的杜義德進入中顧委,基本只做些軍史、黨史的研究工作了。
雖然他在戰(zhàn)爭年代并非最突出的那一檔,不過鄧公晚年在提起他時,常常是將他和陳賡、陳再道等老部下并列的,可見在鄧公心中,杜義德絕不是一個中將那么簡單。
1988年,杜義德獲得一級紅星榮譽勛章,進入90年代后,他的健康頻頻出現(xiàn)問題,開始長期養(yǎng)病,最終在2009年時,病逝于北京。
杜義德這一生有太多精彩的經(jīng)歷了,15歲參加農(nóng)會,17歲加入紅軍,敢打硬仗惡仗,遇到困難也敢直面而上。
挺進大別山時,他就掩護著中原局機關一路轉(zhuǎn)戰(zhàn),為千里躍進打開通道,著名的抗美援朝上甘嶺戰(zhàn)役,他也是主要指揮之一。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他在解放戰(zhàn)爭后期身體不太好,導致無法承擔入藏任務,最終光榮的使命交給了張國華18軍。
張國華憑借此功勞在1955年就成為了大軍區(qū)司令員,最開始劉鄧的屬意人選其實是杜義德,如果當初情況順利,這個職務應該是杜義德的。
不過也沒關系,杜義德在25年后也當上了大軍區(qū)司令員,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命里該有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