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特朗普把查理·柯克定位為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但是他的死在美國還是掀起輿論范圍的軒然大波,官方以及民間的悼念意味著和極右特朗普式的價值觀的靠攏,另一側(cè)則是有人發(fā)文稱對于極端主義者采取極端措施,“以彼所欲,還施彼身”,正當(dāng)堪慶。
這種幸災(zāi)樂禍的心態(tài),在美國遭遇到了文字獄般的清算,有的人因此受到制裁,比如丟掉工作,或是喪失某種晉升資格。
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則長期推送查理柯克的辯論視頻,毫無疑問,柯克是一位非常冷靜的辯手,至少周游各個大學(xué),乃至劍橋,進行辯論,在某種意義上是西方內(nèi)部的價值觀輸送。
中文也有人指出:這些視頻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對查理的評價,因為這些視頻往往把那些查理理屈詞窮的部分刪減掉了。
所以我們在這些視頻中看到的查理其實是一個刪減版的查理。
所以射殺查理變成了一個爭議事件,變成了白左和極右,極右的極右與極右之間的分裂與分歧。
所以這里沒有黃金法則,只有實力較量,看誰更能征服人心。就像希特勒當(dāng)年通過演說征服了選民的心,當(dāng)選為德國總理,開啟納粹帝國的征途。
在這次事件中,兇手查理·羅賓遜是優(yōu)秀學(xué)子,是學(xué)霸,但是他的父親比他更加激進,更加馬嘎(maga),以至于舉報了他;美國的這種親親舉報不亞于中國文革期間的親親舉報。
羅賓遜曾經(jīng)和柯克辯論過,羅賓遜受不了柯克的極端主義,決定要槍殺他。
羅賓遜在接受司法質(zhì)詢時,一言不發(fā),面無表情。
為政治獻身,沒有絕對的錯,也沒有絕對的對,羅賓遜和柯克同樣獻身于自己的價值觀,彼此感到不適。只不過他們的方式不同:一個是短促的方式終結(jié)對手,而另一個則是通過論辯的方式說服對手。
柯克只有程序上的優(yōu)越性,在民主社會一般看來。
羅賓遜卻收獲同情,因為他的勇氣上的優(yōu)越性,在一個保守主義看來。
有人說美國和歐洲正在發(fā)生極度的分裂,的確如斯。
右翼的崛起勢不可擋,歲月靜好的商談將成為明日黃花。
人們無法承受批判的武器,只好選擇武器的批判。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