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9月16日那份長達256頁的預算報告中,罕見地用嚴厲語氣向成員國發(fā)出警告:聯合國正面臨嚴重的資金斷裂。
盡管報告寫得克制冷靜,但字里行間透出的卻是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迫現實。
初步估計,聯合國常規(guī)預算會因此砍掉15%,維和任務支援經費則會縮減11.2%,并且還有2680個崗位即將因此消失。
這些冷冰冰的數字背后,是真實的人與事:可能是某個沖突地區(qū)的觀察員崗位被撤銷,可能是人道主義救援項目規(guī)模壓縮,也可能是一批為本就脆弱的國際秩序服務的職員,突然失去了工作。
而這一切的源頭,直指一個名字:美國。
60多個國家沒有繳納足夠的會費
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對聯合國會費的態(tài)度急轉直下。
權威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拖欠聯合國常規(guī)預算和維和攤款已經超過了15億美元,是毋庸置疑的歷史上最大“欠費戶”。
然而這還沒完,因為自從2024年起,美國就再也沒有向聯合國繳納過一分錢,究其原因,是特朗普上任后一次又一次公開聯合國存在的價值,還放出話來說“美國不愿意再當世界的錢包”,簡直把一個老賴的形象詮釋的淋漓盡致。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并非唯一未繳費的國家,在60多個未足額繳納會費的成員國中,也包括中國、俄羅斯等重要國家。
區(qū)別在于,中國雖然繳費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每年都會在財政年度之前全部結清,拿2024年舉例,那年4.8億美元的會費,我們是在12月底完成支付的,并且聯合國現有會費比例分配嚴重不合理,發(fā)達國家長期欠費后要求降低比例,但是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負擔卻在不斷加重。
這種不平衡,正在撕裂聯合國的財政基礎。
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旦發(fā)生,后果不堪設想
說到底,聯合國不是一家企業(yè),并不具備盈利能力,因此想要正常運作嚴重依賴于193個成員國的會費。
其中,美國承擔22%的常規(guī)預算和27.89%的維和預算,中國則為15.25%和19.06%。這意味著,如果最大繳費國拒絕出資,聯合國的運營將迅速陷入癱瘓。
更糟糕的是,美國的拖欠行為正在產生惡劣的示范效應,一些中小國家也開始推遲繳費,甚至提出降低分攤比例的要求。
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聯合國將真正面臨“關門大吉”的風險。
而就在聯合國為錢發(fā)愁、不得不通過裁員節(jié)流的同時,特朗普卻正春風得意地訪問英國。乘坐皇家馬車、出席國宴、贈送名劍復刻品與珠寶胸針……他甚至帶去了微軟、英偉達和蘋果的首席執(zhí)行官,宣布未來四年將在英國投資400億美元。
一邊是國際組織發(fā)不出工資,一邊是前總統在國外“大手筆撒錢”,這戲劇性的對比,不禁讓人疑問:全球治理是否正在被國家的自私利益所綁架?
這不僅僅是財政問題,更是全球領導力的危機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特朗普這一次對英國的訪問并不算友好示好,只是為了通過投資來換取英國在市場開放以及降低貿易壁壘方面的讓步罷了,這樣的算計,英國民眾并不買賬,甚至集體抗議特朗普此舉。
再來聊回聯合國缺錢,表面上是一個財政問題,本質上卻是一場全球領導力的危機。
當最具實力的國家拒絕履行義務,當多邊機制因資金短缺而步履維艱,世界秩序的空白將由什么來填補?
沒有人希望聯合國變成一個空談俱樂部,更沒有人愿意看到維和行動縮水、發(fā)展援助中斷、全球危機無人協調,但現實是,大國政治的任性正讓這個本應代表全人類的組織陷入尷尬。
中國繳費時間較晚,并非不繳,美國直接不繳,還理直氣壯,其他國家在觀望,甚至效仿,這顯然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結語
聯合國需要的不僅僅是被動繳費,更是一套更具代表性、公平性、可持續(xù)性的財政改革方案,發(fā)達國家必須承擔起相應責任,而不是將負擔轉嫁給新興國家。
世界并非沒有選擇。要么共同買單,要么一起承擔混亂的代價。
裁員2600人也許只是開始,如果大國繼續(xù)缺席,聯合國的困境,只會是我們這個時代國際秩序凋敝的一個縮影。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