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劉學中 郭世清 通訊員 秦俊杰 王婉璐 楊依涵
16歲,本是該在課堂上清晰捕捉老師講課聲、在球場上肆意歡笑的年紀,可李某(化名)的世界,卻被雙耳反復流膿的困擾籠罩了兩年。這兩年里,黃白色的膿液成了他耳中揮之不去的“??汀?,聽力也在一次次發(fā)作中悄悄下降,他能明顯感覺到,左耳的聲音總比右耳更模糊,就像隔著一層厚厚的紗。
他曾在多家醫(yī)院奔波,接受過耳道沖洗,用過消炎藥物,可癥狀只是短暫緩解,沒多久又會卷土重來。耳疾的折磨還沒結束,一年前反復發(fā)熱又將他推向另一場困境——他被確診為肺結核,在某醫(yī)院住院治療兩個月,左肺甚至因病情損毀。身體的雙重考驗,讓這個少年的青春少了幾分明媚,多了幾分沉重。
2025年9月10日,抱著一絲希望,李某來到汝州市人民醫(yī)院就診。當高紅艷醫(yī)生用耳鏡檢查時,畫面讓人心疼:右側耳道里藏著少許黃色膿液,底部還長著白色絨毛狀物,鼓膜早已穿孔;左側耳道雖算干凈,可鼓膜大部分都已缺失,鼓室粘膜卻沒明顯充血。結合他兩年的病史和檢查結果,醫(yī)生很快做出初步診斷: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真菌性外耳道炎,還有那道難以愈合的舊傷——肺結核。為了徹底解決問題,住院治療成了唯一的選擇。
由于病情復雜,汝州市人民醫(yī)院特邀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李白芽主刀,聯(lián)合院內耳鼻喉科團隊共同攻關。9月13日13時45分,李某被推進了手術室。全身麻醉后,他安靜地躺著,頭偏向右側,等待一場改變聽力的手術。顯微鏡下,李白芽主任清晰地看到他左鼓膜緊張部的穿孔、鼓室內的潮濕,還有嚴重內移的錘骨柄。手術開始了,耳內切口、掀起耳道皮瓣、電鉆擴大骨性外耳道、開放鼓竇……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當看到鼓竇和上鼓室里的炎性肉芽,以及被包裹的聽骨時,醫(yī)生更加謹慎,仔細分離后發(fā)現(xiàn),砧骨長突已經彎曲斷裂,鐙骨頭也被破壞吸收,好在鐙骨弓還算完整。
清理肉芽、改善鐙骨活動度、剪除錘骨頭、復位錘骨柄、恢復咽鼓管和鼓竇上鼓室的通暢……李白芽醫(yī)生的動作精準而輕柔。隨后,耳甲腔成形、取耳后結締組織壓薄、用明膠海綿墊在鼓室、重建鼓膜、放置人工聽骨PORP、用乳突骨粉封閉鼓竇、覆蓋耳道術腔、縫合切口、加壓包扎……兩個小時的手術,每一個細節(jié)都凝聚著李白芽醫(yī)生的專業(yè)與責任。15時25分,手術順利結束,術中僅出血15毫升,當李某清醒拔管后安返病房時,這場為“聽見”而戰(zhàn)的手術,終于交出了滿意的答卷。術中還意外確診了他的鼻中隔偏曲和過敏性鼻炎,為后續(xù)治療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據(jù)。
術后,高紅艷醫(yī)生反復叮囑患者要保持耳道干燥,不能擤鼻,也不能劇烈打噴嚏,這些看似簡單的注意事項,卻是聽力恢復的關鍵。9月14日清晨,劉興濤科主任查房時,李某神志清醒,精神狀態(tài)不錯,只是輕聲說左耳切口處有點疼。檢查發(fā)現(xiàn)他生命體征平穩(wěn),沒有面癱、頭痛等不適,左耳外耳敷料上只有少許陳舊血性滲出。劉主任當即說繼續(xù)用抗生素治療,再加上局部微波治療促進傷口愈合,這些治療方案很快就被一一落實。
此刻的李某,還在康復的路上慢慢前行。從兩年前耳疾初發(fā)時的無助,到如今手術后的滿懷期待,他經歷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考驗,更是心理上的成長。而這場手術,不僅是醫(yī)生用技術為他重建鼓膜、修復聽骨,更是為他重新打開了“聽見”世界的大門,讓這個16歲少年的青春,有望再次充滿清晰的聲音與燦爛的笑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