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好學術長征的第一步,扣好學術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9月18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評價研究中心戴鵬杰老師,以《學術世界:為你鋪就學術成長之路》為題,為人大新入學碩士博士答疑解惑,講解如何通過“學術世界”平臺,順利開展學術之旅。
碩士博士和青年學者等學術“萌新”,起步階段特別艱難。C刊版面資源有限,期刊編輯看中投稿者的身份和頭銜,導師和學校期待快速出成果。這些都是壓在碩士博士和青年學者心頭的“大山”。
戴鵬杰老師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就是破除“青年學者發(fā)表難”的利器。
哲社預印本,是中國人民大學牽頭建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數(shù)字創(chuàng)新平臺“學術世界”子平臺之一、國內首個哲學社會科學預印本平臺。
哲社預印本,讓優(yōu)秀的學術新人,能快速冷啟動,打破學術尷尬期。哲社預印本以“6小時至7個工作日”的發(fā)布時效筑起一條“學術快車道”,重新定義學術成果發(fā)布與共享的“中國速度”。
有青年學者感嘆,從提交哲社預印本到C刊收錄,不過兩個月,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就像給學術“萌新”裝上了“渦輪增壓”。
“學術世界”也提供了一條從學術“萌新”到學術“大?!钡纳壌蚬种?,那就是“哲社主文獻”。
“哲社主文獻”,收錄主流、經典、必讀文獻2萬余篇,由1300多名權威專家從近10年全國發(fā)表的400多萬篇學術論文中精選而出,涵蓋25個一級學科、107個二級學科,為師生提供高效研讀學術精品的指南。
“學術世界”以及兩個子平臺的誕生,如同一場及時雨,一陣春風,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注入新活力。
2024年4月25日,“學術世界”上線,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迎來新階段。
一年多來,《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文史哲》等700多家期刊簽約合作,累計注冊作者近4萬人,發(fā)布論文達4.3萬余篇,覆蓋30個一級學科。
“學術世界”不僅為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成果共享提供廣闊空間,更是建構了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數(shù)字基座,擴大了中國學術國際話語權,提升了國家文化軟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