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皇后劉娥不能生育,便暗中將才人李氏打入寺廟為尼,自己領(lǐng)著宮女侍奉真宗,還把李氏腹中的皇子挪作己子。
直到多年后,真宗駕崩,新帝趙禎詢問生母下落,才驚覺有人動了手腳??涩F(xiàn)實中,這個故事又被后人添油加醋,變得更曲折動人。
先說小說版。那年,包拯在陳州做官,正給災(zāi)民發(fā)救濟糧。
一天,宮里送來一位女乞丐,她衣衫襤褸,面色慘白,氣若游絲。包拯還以為是被欺壓的無辜百姓,誰料看她開口自報家門,竟是宋真宗的李妃!
她苦訴自己被劉皇后害得流落街頭,孩子也被貍貓換走。
包拯一聽心里打鼓:這檔子事,怕是要得罪太后??上胂氚傩盏难}傳承,他又忍不住要管。
于是他暗中調(diào)查,找到當年陪李妃臨產(chǎn)的寇珠宮女,卻發(fā)現(xiàn)寇珠被拘后投井自盡。包拯冷汗直冒,卻不肯放手。
后來,他設(shè)計讓幫劉妃干臟活的太監(jiān)招了供,真相才徐徐展開:李妃的孩子并沒死,正是后來的太子。
時值真宗駕崩,趙禎即位。包拯親自呈遞證據(jù),皇帝動容,卻也剎不住怒氣。
太后一怒,連番對抗,最終自焚謝罪。李妃被接出冷宮,與皇上相認,場面凄美。
只可惜這段驚心動魄的宮斗,書中才有,史書上并無如此濃墨重彩的記錄。
那么,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史書《宋史》記載,趙禎自幼被劉皇后抱養(yǎng),劉娥雖未見他親生,卻視如己出,朝中大權(quán)皆由她掌握。
李氏,原名李才人,真宗寵愛,卻年幼喪父,后被繼母虐待入寺為尼。某次在廟里,劉娥見她聰慧貌美,便將她帶回宮中伺候。
這位才人未曾料到,自己竟成了通往皇位的籌碼。
當李氏懷孕后,朝野群臣開始指責劉娥不能生子,皇位繼承懸而未決。真宗為討太后歡心,暗自承諾只要孩子夠格,就立為皇后子。
可李氏設(shè)置在宮中的環(huán)境密不透風(fēng),她分娩前夕因恐懼暈倒,結(jié)果孩子不幸夭折。太后怕事敗露,對外宣稱李氏早逝,自此李氏真正絕跡于宮闈。
數(shù)年后,李氏蹤影再無音訊,朝中說她被太后用太后之禮殉葬,也有人說她出家還俗,無人能證。趙禎繼位后,雖被劉太后視作己出,卻常感覺心中缺了根,每逢祭奠母后之日,心頭總有一絲疑惑:真母是誰?
他曾暗中召集宮中太監(jiān)、府吏打探,卻無一人敢說實話。有人怕得罪太后權(quán)勢,有人懼怕觸犯禮法,最終只得到一句句含糊證詞。
到了劉太后駕崩那日,群臣奉命請趙禎到奉先寺守喪。誰知他一進寺院,忽然遣散衛(wèi)士,直奔棺前,撲通一聲跪下,哽咽道:“您既是我的母親,怎能無人替您申冤?”當場他拔劍自刎,雖被眾臣攔下,卻顯露他心中的悲憤與困惑。其實他并未自殘,只是用行動試圖喚醒眾人對真相的重視,卻終因朝中權(quán)勢仍懸,查無實據(jù),只能低頭向遺容請罪,收兵罷手。
此后,趙禎封鎖相關(guān)消息,宮中人人噤若寒蟬,卻難擋坊間閑話。一時間,關(guān)于李氏和太后的傳聞滿天飛:有人說太后與李氏暗通,亦有人稱李氏并未死去還在民間流浪。
這些流言,雖無考證,卻成了后世關(guān)于北宋后宮的談資。
可是,趙禎并未就此沉淪,他在位三十余年,勵精圖治,平定西夏、恢復(fù)兩淮浚堰,史稱“一代明君”。也正因他自身的勤政愛民,才讓這段宮廷舊案沒能攪亂政局。
那么,李才人究竟有何下場?史書只字未提,她的結(jié)局也無從考究。
或許她終老于黃泉,或許真的隨人跡杳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女子的命運,從此被皇權(quán)徹底改寫,而她的身份之謎,也隨著歷史煙塵消散在塵世間。
為何一代明君,對養(yǎng)育自己的母后怨念難消,卻又被禮法束縛不得不向她屈膝?因為在那樣的時代,權(quán)力與禮法交織,連天子的私情也要為朝堂利益讓步。
信息來源:[宋史·本紀第二十 宋仁宗] 參考資料:[三俠五義·包拯斷貍貓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