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shí)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
馬山 圖源《寧陽歷史文化大觀》
山東寧陽馬山及馬山口村名的由來
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歷史地理人文畫卷
天地間山川河流,地理風(fēng)貌,無不是集天地之精華、吸納萬物之靈氣所成,每一處因?yàn)橛辛巳说嫩欅E,有了人的利用和改造,注入了人文因素,也便有了人文光彩。
寧陽境內(nèi)山不少,明清時(shí)期《寧陽縣志》中有名字記載的就有四十余座,縣內(nèi)比較有名的諸如寧山、伏山(曾名佛山)、靈山、鳳仙山、鳳凰山、鶴山、彩山等,還有一些寂寂無名,并不廣為人知。但正因如此,更須發(fā)掘整理相關(guān)文獻(xiàn)、民間傳說予以宣傳,使其名揚(yáng)天下,讓人們知道,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寧陽大地物華天寶,才得以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細(xì)數(shù)寧陽境內(nèi)諸山,每一座山名稱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一座山都是一定歷史文化的載體。比如鶴山,因“峰巒秀舉,勢如飛鶴”而得名;比如狓山(又名皮山),因相傳山上多狓子(狐貍)而得名。那么,境內(nèi)的馬山,是否跟馬有關(guān)呢?
馬山,位于縣城東15公里,葛石鎮(zhèn)西北部,南北走向,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2公里,占地約10平方公里,是泰山造山運(yùn)動(dòng)(約25億年前)時(shí)形成的子山,主峰海拔254米。東與告山相望,東北與皮山相連,西有村落馬山口。
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志·山川》記載:“馬山,在陪山南(應(yīng)為西南)單家莊(今馬山口)東。以形得名?!庇纱丝梢姡R山因形似馬而得名,與鶴山因“峰巒秀舉,勢如飛鶴”取名方法一樣。
馬山西鄰馬山口村。《寧陽縣地名志》記載:“馬山口,葛石鎮(zhèn)轄自然村,劉姓首居,《曹氏族譜》記載,曹姓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由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曾名劉家莊子?!庇伞榜R山在單家莊東”可知,馬山口村原名“劉家莊子”,曾名“單家莊”,后因位于馬山山口,改稱馬山口。
另據(jù)《寧陽縣鄉(xiāng)土志》載:“馬山,告山西峰,距治所東北三十里,屬夏戴北,東側(cè)山峪有村落名虎城,形勝處也?!?/p>
虎城,村落名,葛石鎮(zhèn)轄自然村,《寧陽縣地名志》記載,寧姓首居,《單氏族譜》記載,單姓約在清朝康熙年間(1622—1722)由馬山口遷此,因位于告山、皮山、馬山之間,像“壺?fù)巫印?,取名“虎城子”。另一說法是,村西有條溝,常有老虎出沒,建圍墻后稱“虎城子”。
馬山,寧陽境內(nèi)一座并不出名的山,通過查找相關(guān)資料,我們不僅知道了馬山的形成歷史長達(dá)25億年,因山形似馬而得名,還知道了馬山口村曾因劉姓首居而得村名“劉家莊子”,曾因單姓居住而名“單家莊”,單家莊遷走后另取村名“虎城子(今名虎城村)”,后因原單家莊地處馬山山口而更名為馬山口。
這樣一來,寧陽大地上,馬山、劉家莊子、馬山口、單家莊、虎城村,像一幅長長的歷史、地理、人文畫卷,徐徐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參考文獻(xiàn):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志》;清光緒十三年重增修《寧陽續(xù)志》;2022年版寧陽縣民政局編《寧陽縣地名志》,馬訓(xùn)銅主編;2013年版寧陽縣黨史史志辦公室編《寧陽歷史文化大觀》,許華北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