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海邊嬉戲
一頓生猛海鮮
可能隱藏著致命威脅
近日,一則新聞令人揪心:浙江一位老年人在處理青蟹時被刺傷左手,雖經(jīng)截肢搶救,9天后仍不幸離世。罪魁禍首正是被稱為“海洋無聲殺手”的創(chuàng)傷弧菌。
這種細菌感染后病情進展迅猛
死亡率極高
每年夏季都進入高發(fā)期
了解它
或許能挽救一條生命
什么是創(chuàng)傷弧菌?
創(chuàng)傷弧菌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是一種棲息于溫暖海水及河口區(qū)域的細菌,偏愛咸味,常附著于海魚、蝦、蟹、貝類(特別是牡蠣)等海洋生物體表。
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的最大特點就是——發(fā)病快、進展猛、死亡率高。
?傷口感染:皮膚有破損時接觸帶菌海水或海產(chǎn)品,數(shù)小時內(nèi)紅腫劇痛,出現(xiàn)水皰,組織壞死,嚴重時需截肢。
?食源性感染:生食或未煮熟帶菌的海鮮,食用后可能出現(xiàn)腹瀉、嘔吐,重癥者同樣致命。
真實案例觸目驚心
2025年7月·浙江樂清:一位老年人處理青蟹時被刺傷左手,左上肢紅腫壞死、出現(xiàn)膿毒性休克和急性腎衰竭。雖然進行了截肢手術,但9天后仍不幸離世。
2025年8月·福建廈門:6歲男童赤腳在沙灘玩耍踩到死魚被魚鰭扎傷,次日高燒、嘔吐、腿部腫脹,送入ICU,確診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經(jīng)清創(chuàng)和抗生素治療后保住生命,但需多次植皮。
2025年8月·浙江蒼南:58歲漁民因疑似傷口接觸海水或海鮮,出現(xiàn)腿部劇痛、迅速腫脹、高燒寒戰(zhàn),最終不幸離世。
這些人是高危群體!
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確實可能很嚴重
但屬于小概率事件
每年發(fā)生的數(shù)量不多
以下人群感染風險更高
· 慢性肝病患者(如肝硬化、酒精性肝?。?/p>
· 糖尿病患者
· 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如癌癥、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 酗酒或長期嗜酒者
· 老年人
· 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
感染后癥狀有多兇險?
創(chuàng)傷弧菌感染病情進展極快,按小時甚至分鐘惡化:
早期癥狀(傷口感染型):傷口周圍紅、腫、熱、痛,快速進展為水皰、血皰、皮膚變紫黑色
全身癥狀:高燒、寒戰(zhàn)、惡心嘔吐、腹瀉、血壓下降(膿毒性休克)
危險信號:皮膚出現(xiàn)深紫色、紫黑色或發(fā)黑的瘀斑、水皰
關鍵預防措施:記住這三條!
1
傷口防護最重要
· 身體有任何開放性傷口(包括小的劃傷、擦傷),應避免接觸海水
· 切勿赤腳在沙灘或海水中行走
· 處理海鮮時,務必佩戴防刺的厚實手套
2
謹慎處理與食用海鮮
·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鮮,尤其是貝類(如牡蠣)
· 確保海鮮徹底煮熟蒸透
· 處理海鮮的刀具、砧板要生熟分開
3
受傷后的緊急處理
· 不慎被海鮮扎傷或傷口接觸海水,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沖洗傷口
· 擠出污血,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 密切觀察傷口變化及全身狀況
及時就醫(yī)是關鍵
媒體報道中常提及“死亡率近100%”通常是指在超過72小時未接受有效治療的情況下,并非指所有感染者都必然死亡。
早期及時、有效的醫(yī)療干預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一旦出現(xiàn)異常癥狀,須立即就醫(yī),并主動告知醫(yī)生海鮮接觸史或海水暴露史。
海鮮美味,嘗鮮正當時
但安全永遠是享受美食的前提
創(chuàng)傷弧菌雖兇險
卻可防、可控、可治
我們無需因噎廢食
談“?!鄙?/p>
但必須心存警惕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大家敲響安全的警鐘
轉(zhuǎn)發(fā)提醒您關心的人
來源:無錫疾控
編輯:亞亞 責編:肖肖 編審:李鐵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