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河北邯鄲廣平一高中向學生收2700余元教材教輔費的事情上了熱搜,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關注和熱議。有家長在班級群中提出質疑,詢問老師繳費情況,老師的回應卻是:有疑問請電話溝通,不要在群內(nèi)或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不當言論不當鏈接,以免影響孩子以后上學考研考公考編。
雖說高中不屬于義務教育,教材不免費,但是2700多的教材,教輔費用確實有點離譜,家長請老師說明一下情況完全合情合理,沒曾想老師居然很不耐煩甚至語出威脅,似乎被問到了什么痛處、
事情引發(fā)關注之后,校方和當?shù)亟逃鞴懿块T都回應表示,教輔費用是自愿繳納,并未開始收取。又是“自愿”?這樣的戲碼幾乎每個學期都要上演 —— 校服 “自愿” 訂,不訂老師天天問;教輔 “自愿” 買,不買孩子沒作業(yè)做;連學生奶都 “自愿” 喝,不喝就成了班里的 “異類”。
說是“自愿”,但家長敢不買單?學校和老師吃準了家長 “不敢得罪” 的心理, 你不買?行,那你孩子可能就得受委屈。這種 “軟刀子”,事實上比直接強制收費還讓人惡心。
為啥學校這么執(zhí)著于讓家長 “自愿” 買這買那?當然是無利不起早,,學校讓買的教輔、校服,都得去指定的書店或網(wǎng)店買,價格比外面貴不少。指定書店的教輔 50 塊一本,網(wǎng)上同款才 20;還有校服,外面定制同款可能 100 塊,學校指定的就得 200 多。這中間的差價去哪了?不用想也知道。
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禁止 “違規(guī)購買教輔”,可每次家長投訴,得到的回應不是 “馬上落實” 就是 “自愿購買沒問題”,最后都不了了之。就像邯鄲廣平的教體局,通報里說 “責成學校嚴肅處理”,可到底處理了誰?怎么處理的?至今沒看到啥結果。
這種 “偽自愿” 正在一點點毀掉家校之間的信任。每次看到學校發(fā)的 “自愿” 通知,家長第一反應就是 “又要圈錢了”“這里面肯定有貓膩”。就像有家長說的:“現(xiàn)在老師跟我提‘自愿’,我就渾身不舒服,總覺得下一句就是讓我掏錢?!?/p>
這種信任危機,最終受傷的還是孩子。家長對學校有怨氣,可能會不自覺地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師、抱怨學校,讓孩子對學校產(chǎn)生抵觸情緒;老師因為家長的質疑,可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偏見,影響教學態(tài)度。本來應該是 “家校共育” 的好局面,硬生生被這些 “偽自愿” 搞成了 “家校對立”。
老師一邊教孩子 “要誠實、要正直”,一邊打著 “自愿” 的幌子賺差價;學校一邊說 “要給孩子減負”,一邊逼著家長買一堆用不上的教輔。孩子看在眼里,心里會怎么想?
教育本來是件干凈的事兒,可這些 “偽自愿” 的收費,把它搞得烏煙瘴氣。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是圈錢的工具;老師是孩子的領路人,不是賺差價的中介。別讓 “自愿” 成了 “強制” 的遮羞布,別讓家長的無奈,變成孩子對教育的失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