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轉自:經濟日報
首屆《舉世無雙·稀有劇種盛典》日前在河北邯鄲武安東太行景區(qū)完成錄制。國慶黃金檔,央視戲曲頻道(CCTV-11)將邀請觀眾共赴一場戲曲盛宴。
30多個稀有劇種——五音戲、眉戶、沁源秧歌、贛南采茶戲、平調落子、道情戲、莆仙戲、廬劇、甬劇、蘇劇、打城戲、蒲州梆子、新昌調腔、湖劇、臺州亂彈等百余名演員齊聚盛典舞臺,傾情獻演經典之作。九組別具韻味的演出,綻放出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繪就出百花齊放的梨園盛景。
在《古調今辰》中,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的雁北耍孩兒、同州梆子、柳子戲驚艷登臺,以古老聲腔,帶觀眾聆聽歷史的回響;《根脈同流》中,秦腔名家李梅帶領阿宮腔、碗碗腔、漢調桄桄的青年新秀,共同演繹多劇種版《大登殿》,四位“王寶釧”同臺演出,聲腔各異卻情韻相通;《花開并蒂》中,黔劇、傣劇、滿族新城戲輪番登場,民族風情濃郁,舞姿婉轉,歌聲悠揚,鋪展開一幅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戲劇畫卷。
演出結束后,由中國戲曲學會、戲曲頻道主辦的“舉世無雙·未來之聲”文化交流學術沙龍舉辦,戲曲史、戲曲文化的眾多研究者,與戲劇梅花獎得主、稀有劇種院團長、非遺傳承人,共同圍繞“新時代稀有劇種的發(fā)展新空間”展開多維對話,共同探討中國稀有劇種在當下和未來的更多可能。(經濟日報記者 張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