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臺當局在芬蘭的所謂“代表”林昶佐就任兩個月,臺媒“中央社”近日征求芬蘭站特約記者,遭到外界質(zhì)疑是在因人設事。民眾黨民代劉書彬認為,相較于歐洲其他地區(qū)來說,芬蘭可能不是排在最前面,難免會讓人有因人設事的觀感。臺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則認為,臺“中央社”是由臺當局編列預算的官方通訊社,海外記者僅20多人,如今忽然新增芬蘭站特約記者,應說明有何重要性,以免被誤以為是否特別討好林昶佐。
臺媒“中央社”20日發(fā)出征才通告,擬聘用芬蘭站特約記者,派駐地點為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工作內(nèi)容包括進行采訪與編譯工作,并且為臺“中央社”以中文撰寫新聞報道、拍攝新聞照片與視頻,時值林昶佐就任臺當局在芬蘭所謂“代表”滿兩個月,因此也引發(fā)外界因人設事相關遐想。
劉書彬21日受訪時表示,因應臺當局財源規(guī)劃,防務與社福相關預算逐年升高,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等經(jīng)費則相對減少。臺“中央社”派人必須全盤評估,包括是否有文化通訊、新聞必要性等,否則難免會讓人覺得因人設事,或者只是為了林昶佐量身訂造。
劉書彬指出,相較于歐洲其他地區(qū),臺灣地區(qū)與芬蘭在經(jīng)濟、貿(mào)易與文化等交流都不是排在最前面。臺“中央社”確實應該把這些層面納入考量,“錢應該要花在刀口上”。臺民意機構本會期將審查明年度預算,目前還沒有看到臺“中央社”提出相關規(guī)劃,僅能先采取預算凍結(jié)等較為中立的做法。
劉書彬說,未來待臺“中央社”提出相關人事規(guī)劃,只要把人員配置的理由說明清楚,如果有其必要相信預算就能解凍。反之如果不符合預算編列內(nèi)容,也有可能直接遭到臺民意機構刪減。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黃奎博說,他想不出臺“中央社”設芬蘭特約記者的必要。特別是在林昶佐出任所謂“代表”后,此事更是讓人感到不解。臺“中央社”是臺當局官方通訊社,最好跳脫黨派與商業(yè)考量,以有限資源合理派赴記者,讓臺灣民眾可有較平衡的新聞來源。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勛表示,臺“中央社”大陣仗征求芬蘭特約記者,應該思考有無沒必要性,不應被認為是為特定人士做嫁衣,甚至“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來包裝個人形象。不僅會做小格局,恐引發(fā)政治風波。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指出,通訊社征求海外特約記者,應全盤考量是否能有足夠的新聞價值和產(chǎn)出。尤其近年來臺“中央社”降低成本,大量縮減在外人力,連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沒有特派員。反而芬蘭有特約記者,不是很奇怪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