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
李靜,《慢聲慢讀》特約朗讀人,慢書房書友。
今天是慢聲慢讀第286期 黑塞《閱讀是安靜的自我覺醒》
Recommendation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閱讀變得前所未有的焦慮:書架上的未讀書籍越堆越高,各種必讀書單層出不窮,碎片化閱讀割裂著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似乎讀得越來越多,卻收獲越來越少;我們追逐閱讀的數(shù)量與速度,卻在過程中迷失了閱讀的本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赫爾曼·黑塞那本薄薄的小書《閱讀是安靜的自我覺醒》如同一劑良藥,治愈了當代人的“閱讀內耗”。
赫爾曼·黑塞,這位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德國文學最后的浪漫主義者。他不僅是《德米安》《荒原狼》《玻璃珠游戲》等經典巨著的創(chuàng)作者,更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和閱讀的永恒守護者。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圍繞著“閱讀何為”與“如何閱讀”展開。黑塞以其特有的詩性哲學語言,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樸素卻深刻的真理:閱讀不是為了積累知識、不是為了功利目的、甚至不是為了娛樂消遣,而是一場通向自我發(fā)現(xiàn)的寂靜之旅。他將閱讀視為一種心靈修行,一種對抗世界喧囂的精神抵抗,一種個體覺醒的安靜革命。
黑塞覺得,真正的閱讀從來不是一種消耗,而是一種滋養(yǎng);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解放。當我們按照他的指引,嘗試一種更安靜、更緩慢、更自我的閱讀方式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種困擾許久的“閱讀內耗”正在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而持久的心靈滿足。
因此他倡導的是一種近乎冥想式的閱讀方式——“不要貪婪地快速翻閱一本書,而是要反復品味,讓文字如同雨水滲入干旱土地般慢慢滋潤心靈?!边@種閱讀觀直擊當代人的痛點:我們焦慮地追逐閱讀數(shù)量,卻忘了真正的好書需要被“咀嚼消化”,需要與我們的生命經驗發(fā)生化學反應。
黑塞還有一個觀點特別對我們讀者特別有幫助——閱讀的“個性化”與“非功利性”,也就是黑塞特別反對各類的權威推薦書,他認為每個人的閱讀之路都應是獨特的:“世界上沒有必讀書籍,只有在某時某地必然與某位讀者相遇的書?!钡拇_是,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一樣,所需要的知識也不同,因此其實要選擇自己適合的書來讀才比較好。
除了黑塞那發(fā)人深省的觀點之外,慢師傅最想說的還有黑塞的文字,充滿了詩性哲學的魅力,既有哲人的深邃,又有詩人的溫暖。他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位智慧的長者,與你促膝長談閱讀的喜悅與困惑。
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解決了我們的一個閱讀焦慮。這本書教會我們放下閱讀的功利心,不再將閱讀視為競爭或表演;幫助我們重新獲得閱讀的自主權,不再被海量信息和他人意見淹沒;讓我們找回閱讀最初的快樂——那種純粹為了心靈需求而與文字相遇的喜悅。
本期慢聲慢讀,讓我們跟著黑塞,感受閱讀的樂趣吧。
作者
About the author
赫爾曼·黑塞
德國作家,詩人。出生在德國,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比較重要的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歌德獎。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xiàn)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游戲》等。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了解我們的系列活動,
直接掃書店外聯(lián)大總管 鹿茸哥
備注: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