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731》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時候,整個人是懵的。 外面陽光刺眼,商場里放著歡快的音樂,孩子們笑著跑來跑去買爆米花。 就一門之隔,兩個世界。 讓我最震撼的不是電影里的那些畫面,而是散場時沒人說話,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往外走,不少人眼睛都是紅的。
這部電影上映3天票房刷新了中國影史單片單日總場次冠軍紀錄。 為什么這么火? 因為它戳中了我們民族記憶里最痛的那個點。
“1213”這個編號,在電影里是孫茜飾演的“林素賢”的身份標簽。 但這根本不是編的,731部隊確實給每個受害者編了號。 這些編號是為了“去人性化”,把人變成“實驗材料”。 電影團隊是玩了命的較真,從2017年開始就跑去日本、美國的檔案館找證據(jù),翻了幾百萬字的資料。
更絕的是,“1213”暗合了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編劇用這個編號,把一個人的慘痛和一個民族的創(chuàng)傷綁在了一起。 每個數(shù)字背后,都是一個被抹掉名字、尊嚴和生命的活生生的人。
電影里另一個爆哭的點是,孫茜角色的孩子預產(chǎn)期被設(shè)定在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日子。 這是編劇在最黑暗的地方硬生生撕開一道口子,讓希望的光照進來。 這個沒出生的孩子,成了那些沒等到黎明的人的精神延續(xù)。
電影里有很多細節(jié)細思極恐。 比如那個愛吃壽司的小女孩,那是用味覺在悄悄改造你的文化認同;那個90度鞠躬的女軍官,舉止謙恭卻干著最惡的事,是被徹底洗腦的典型。 這些文化層面的侵蝕,比明晃晃的刺刀更可怕,它能在根上瓦解一個民族的自我認知。
電影最后,3000多個受害者的名字在銀幕上滾動了整整三分鐘。 那一刻電影院靜得可怕。 每一個名字,都曾經(jīng)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有觀眾說:“你若記得,我便活過。 ”
這部電影沒刻意渲染血腥,但那種克制反而更讓人窒息。 它通過平民視角,比如姜武演的王永章,就是個想活命的普通人,甚至有點“慫”,但最后良知被喚醒。 這種微觀敘事讓我們更容易代入,感受到極端環(huán)境下個體的掙扎。
電影也展現(xiàn)了不同國家受害者的命運,包括中國、朝鮮、蘇聯(lián)的人。 最后他們一起搭“人梯”幫一個男孩逃生,那一刻,反抗法西斯的斗爭超越了國界。
《731》的上映本身就是我們民族自信的體現(xiàn)。 八十多年了,我們終于能直面這段歷史,用電影這種大眾媒介把它說出來。 這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努力,導演團隊花了10年打磨,查閱了8000頁美國解密的《731部隊報告》、423小時原隊員口述影像。
這部電影在海外上映時也戳中很多人。 有美國觀眾說:“令人心碎,這部片子會在全美引發(fā)轟動,非常震撼人心。 ”在澳大利亞,很多當?shù)赜^眾也提前購票觀看。 這說明反人類罪行是超越國界的共同命題,它關(guān)乎人性與和平的拷問。
看完《731》,有人說“揭露不代表仇恨,揭露是喚醒”。 也有人說,記住歷史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防止悲劇重演。 關(guān)于如何面對這段歷史,如何理解電影中的這些細節(jié),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