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說過一段醍醐灌頂?shù)脑挘?/p>
“想要殺死一個人,不必用刀子,只需日日挑他的錯處。 人永遠是需要認同感的,如果沒有了被認同感 ,就沒有了向上的動力?!?br/>
看了這段話,估計不少父母會一拍腦袋說,這不是我每天都對孩子做的事嗎。
是的,有太多的父母,時時處處都在挑孩子的錯處。
早上起床,孩子起床慢了點,父母就會說,怎么還不起床,上學要遲到了,就喜歡睡懶覺。
孩子洗漱久了點,父母就會說,洗個臉、刷個牙這么慢,老是磨磨蹭蹭。
孩子吃飯灑了點,父母就會說,掉這么多在桌上,這么大了連飯都不會吃。
晚上作業(yè)不會做,父母就會說,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怎么這么笨?
等等,反正在父母眼里,孩子做的每件事,都能挑出錯來。
長此以往,會有什么后果呢?
很多父母可能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我是為孩子好,我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
對孩子來說,也許在父母挑錯時保持沉默,但其實他的內(nèi)心可能早已傷痕累累。
他也許會很失落,因為他做的任何事,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和肯定。
他也許會自我懷疑,因為他連簡單的事都做不好,都要被父母嘮叨指責。
他也許會感到絕望,因為他找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感覺好像什么都不會,成了家庭和父母的累贅。
他也許會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因為他不斷受到父母的打擊和否定,感覺活得好累,慢慢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氣。
如果到了這一步,孩子可能就岌岌可危了,就像莫言說的,不必用刀子,父母的日日挑錯,就會把孩子逼上絕路。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如此著急和焦慮,換一種思路,也許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孩子做事慢一點、吃飯灑一點都沒關(guān)系,隨著年齡變大,他的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發(fā)展會更好,自然就能快起來、好起來。
題目不會做也沒關(guān)系,父母多講解幾遍,自然就會了。
孩子只是做錯題,不是做錯人,榜上無名,不是腳下無路。
天賦過人就上交國家,資質(zhì)平庸就承歡膝下,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就好。
沒有人因為考試贏得所有,也沒有人因為考試輸?shù)粢簧?,答卷不過一張紙,未來才是一幅畫。
哪吒娘說,娘從來沒在乎過你是魔是仙,娘只在乎你是娘的兒。
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再差也是自己的孩子。
人是需要認同感的,當你按照你所期望的那樣去鼓勵、肯定和托舉孩子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和孩子命運的齒輪開始轉(zhuǎn)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