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或許仍會有品牌人記得今年9月的社交媒體聲浪。前后不到半個月,西貝、始祖鳥兩大行業(yè)翹楚,橫遭大變。這不僅是兩個品牌的個例,倘若拉長時間線和視野寬度,這可能是一個大變局的開端,就是在品牌運營領域,“登味營銷”迎來全面垮塌,而對品牌老板的核心要求也在發(fā)生代際更迭。
兩個案例的場景并不相同。西貝是被動防御產(chǎn)生危機,始祖鳥則是主動出擊造成危機,但背后企業(yè)家的行為機制,顯示兩者有一個核心共同點,那就是決策者都失去了對社會情緒的體感,以至于在外人看來,他們是眼睜睜跳入火坑,而且這種進入姿勢匪夷所思,無需太多專業(yè),僅憑常識即可辨別。
哪里出錯了?有人從老板信息繭房角度解釋,這固然是所有成功老板們窮其一生要修煉的功課,但在內(nèi)功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外部視角,那就是中國的媒體結構和傳播環(huán)境已經(jīng)劇變,原本基于工業(yè)媒體的傳播模式,以及基于這一模式暢行無阻的“登味營銷”,已經(jīng)進入消亡倒計時。
登味營銷曾為主流
“老登”這個詞這兩年很流行,年輕人用它嘲諷掌握一定權勢但傲慢頑固的大叔們。一旦老登開始向年輕人訓話,或者對女性表現(xiàn)油膩,“登味”就出來了。個人理解,登味近似于爹味,在這個詞里,“爹”代表的不是溫情父愛,而是一種壓制性的權力。
登味營銷曾長期占據(jù)主流,它往往表現(xiàn)為居高臨下的說教,貌似討好的誘騙,或者不顧感受的反復洗腦。我們會在早年樓盤的“帝”“豪”這類名稱里一見端倪,面對女性則是清一色的“貴婦”敘事,以及腦白金和羊羊羊的反復刷屏。
這類營銷行為的發(fā)生,反映很多老板的底層邏輯是:用戶本身并不重要,他們只是實現(xiàn)自己宏圖偉業(yè)的NPC;同時,員工也不重要,他們是公司內(nèi)部的NPC。因此不少老板的行為模式,往往是對內(nèi)說一不二,對外營銷大師。這里的“營銷大師”,換個詞就是操縱傳播。
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登味營銷不僅沒有退潮,反而愈演愈烈。人們耳熟能詳?shù)陌咐泻芏啵h的有“跑車煎餅果子”“大馬士革鋼刀割牛腩”,近的有“一元硬幣厚”。
甚至有人發(fā)明一個詞美化這種行為,叫作“扭曲現(xiàn)實力場”,能把欺騙用戶說得這么清新脫俗,可謂一大發(fā)明。
所以,如果提煉登味營銷的核心特質,大體就是:老板自己沒有真正的信念和價值觀,與用戶溝通的唯一目的,是說服用戶高價購買自己的產(chǎn)品,而說服的方式,往往是調動人性弱點,借勢裝腔和粗暴洗腦。但在TA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對用戶是傲慢甚至鄙視的。
縱向社會,“登味營銷”大行其道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對用戶的漠視,并非企業(yè)家專有,它幾乎是上一階段國民級的行為模式。比如,農(nóng)民不吃自己賣的水果蔬菜,餐廳老板大量使用科技狠活??梢哉f,在吃的問題上,人們一度陷入互相毒害的境地。
那么,這種靠操弄用戶賣貨的“登味營銷”,怎么會成為主流?
原因很復雜。其中一個是,經(jīng)濟烈火烹油般增長時,大家被同一個社會KPI裹挾(比如體制內(nèi)是級別高低,體制外是金錢多少),這就自然形成了“縱向社會”格局,縱向社會自然就會有上、中、下之分,等級帶來權力落差。與此同時,雖然外部物質世界高速前進,國人的內(nèi)部精神世界好像停滯。
人何以為人?活著意義為何?我對怎樣的自己是滿意的?此類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往往付諸闕如。
最終,無力、無法及無暇內(nèi)求的人們,向單一社會KPI集體沖刺:不要和我講人生意義,賺得比別人多就是意義;同為創(chuàng)業(yè)者,估值10億美金比估值10億元人民幣有意義;同樣干餐飲,千城萬店比美味低價有意義;同樣干服裝,年銷200億比用戶忠誠有意義……
這給中國的商業(yè)生態(tài)帶來了品種單調的弊病?;ヂ?lián)網(wǎng)時代的千團大戰(zhàn)、千騎大戰(zhàn),消費領域的咖啡大戰(zhàn)、奶茶大戰(zhàn),都是KPI單一思維下創(chuàng)新不足的行為。老板們不想與眾不同,只想干翻鄰居。天無二日,千秋萬代,一統(tǒng)江湖,當代不少老板的思維底色,與東方不敗、任我行似乎并無二致。
所以,在一個人人向外求的社會,權力成為人們意義感的來源。所謂權力,就是強制他人的力量。一旦你獲得權力,別人就得按你的指令行事,即便你說錯了,別人也只能照做,不能反駁。這就成為一些老板對內(nèi)說一不二、對外登味營銷的底層機制。
然而,信息繭房也就此誕生。所以當外部世界發(fā)生劇變的時候,老板很容易絲滑入坑。
算法社交媒體,顛覆品牌外部環(huán)境
那對老板們,尤其是品牌老板們而言,外部社會生態(tài)發(fā)生了哪些劇變呢?
這要從媒體結構的變化說起。工業(yè)時代的商業(yè)要素相對單一,投放找央視,策劃找4A,代言找明星。發(fā)生了公關危機,老板要“擺平”哪些媒體,都是可以窮盡的。這就是這個階段的老板可以相對舒服的原因。
但事情在2017年發(fā)生了轉折。這一年,抖音等新媒體異軍突起,開啟了算法驅動的社交媒體時代,這帶來一系列非常不同的后果:
首先,媒體數(shù)量激增,傳播權力進一步分散和下沉。理論上人人都可以發(fā)聲,品牌老板再想“平事”,所耗費的資金、資源、精力,和以往都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信息加速透明化,消費者越來越難忽悠。社交媒體再加上最近的AI,讓信息平權越來越深入,我們時常發(fā)現(xiàn)商家不如用戶懂行、有體感,“買的不如賣的精”成了老黃歷。消費權力的天平,越來越倒向用戶。
第三,用戶的“ego”(自我)被強化。算法討好用戶是無差別的,這強化了幾乎每一個人的信息繭房,每個人都是宇宙中心,用戶也因此變得越來越難以滿意,因為大家的“ego”水位普遍抬高了。
第四,用戶發(fā)言的便利,激發(fā)了表達的欲望,也讓社會的“理念含量”急劇升高。人類的傲慢天性加上算法繭房加持,人人都覺得己是而人非,遇事越來越容易爭個是非對錯。經(jīng)濟景氣時人人悶聲發(fā)財?shù)碾A段過去了,伴隨經(jīng)濟不景,爭吵的時代開始了。
第五,95后、00后這批社交媒體原住民,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心,代際價值觀差異顯著拉大。他們更在意個體、平視和同理心,對于居高臨下、集體宏大敘事和PUA的反彈程度,遠遠大于80、90后一代。
上面這些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但如果老板自己不經(jīng)常用社交媒體,是不容易有直觀體感的。不少老板還停留在工業(yè)時代的兩個幻象里:一是以為把貨賣給經(jīng)銷商,就等于把貨賣給了用戶;二是以為擺平了媒體,就等于擺平了用戶。直到本人在社交媒體與用戶迎面相撞,他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用戶知之甚少,對如何與用戶溝通則是一無所知。
所以,當傲慢的老板遇到充滿偏見的用戶,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品牌深受重創(chuàng)。今年以來一批老板入坑,從百果園到愛康國賓,從西貝到始祖鳥,無一不是行業(yè)一哥,無一不是相似劇本。
橫向社會,“理念商業(yè)”將大興起
面對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老板們該如何自處?后續(xù)還有哪些演化,新興的品牌創(chuàng)業(yè)者有哪些機會呢?
我們絕對不能低估算法社交媒體的深遠影響,用戶對登味營銷迎頭痛擊只是前菜,后續(xù)我們會看到更加深刻的社會變革。
對品牌老板來說,最大的變革是社會結構將從“縱向社會”向“橫向社會”遷移,千萬不要再用“高中低檔”的老黃歷來定位自己的產(chǎn)品和生意。
新的社會結構和商業(yè)生態(tài)里,品牌將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效率型產(chǎn)品,解決用戶的通用需求,比如日本失去三十年里崛起的優(yōu)衣庫,基本款、質價比,富人和普通人都能穿。這是在精神屬性不強的品類里,實現(xiàn)了“消費民主化”,這是典型的不分階層的橫向品類。
另一類是心智型產(chǎn)品,用戶需要這些品類彰顯自己的個性和情緒需求。這類產(chǎn)品以往是縱向結構,按照“高中低檔”,來定位自己在縱向社會里的不同階層。未來不是這樣了,人群是一個圈疊加一個圈,漢服圈和戶外圈不是同一個圈,它們之間沒有誰比誰高檔,只是不同,從而呈現(xiàn)顯著的橫向結構特征。
新的階段,社會階層仍然客觀存在,但主流消費敘事,將不再是誰的階層更高(這會把他們置于危險的境地,因此高階層紛紛主動表現(xiàn)得接地氣來討好低階層),而是人們各自安于自己喜歡的圈子,圈子之間可能會有爭吵,但總體上各玩各的、各美其美。
在以圈子為單元的橫向社會,圈子成員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而集結,會自然形成無數(shù)與圈子相匹配的信念系統(tǒng),這就會催生“理念商業(yè)”的大繁榮。
如前所述,“理念商業(yè)”也會顯著受益于社交媒體的繁榮,而算法的精準推送,也讓同一圈子的人相互找到變得極為便利。這些都是下一代社會相互關聯(lián)的要素網(wǎng)絡,并將深刻影響營銷范式。
舉個例子,戶外圈早已成型,并助推了這一波運動戶外產(chǎn)品的興起。戶外圈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就是“無痕山野”,而始祖鳥作為頂級戶外品牌,本身就是戶外圈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如果看到這一層,就能明白,為何始祖鳥的“炸山營銷”引發(fā)如此強烈的民意反彈,而發(fā)起聲討的第一波先鋒,就是戶外玩家。
盡管安踏收購始祖鳥以來,大力開發(fā)廳局風產(chǎn)品線,目標用戶也在向更有購買力的公務員群體轉移,但高購買力人群愿意為如此高定價買單,其心智錨點還是原初的頂級硬核戶外。就像你買了一幢10層樓的房子,又在上面加蓋了90層,但只要你抽走這10層樓的奠基石,整個100層樓都會隨之垮塌。
所以未來什么樣的品牌老板會成功?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產(chǎn)品為驅動”,而不是“以上市為中心、以營銷為驅動”。在用戶“貼臉開大”的社交媒體時代,用戶不再是老板登頂財富寶座的墊腳石和NPC,而是一個個有主張的、鮮活的人。
如果老板自己還是只想著賺錢的“空心人”,不能提供引領性理念和價值觀,那TA就無法凝聚用戶共識,構建一個有壁壘和長期生命力的品牌。而如果老板不能真誠地對用戶抱有敬畏,那TA就可能隨時消失在“9月聲浪”里。
No.6547 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章|作者 霍中彥
簡介:蒼原資本創(chuàng)始人。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