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理發(fā)店,藏在街角,不起眼,卻總有人進(jìn)出。
直到警察推門進(jìn)去,聽到趙大媽那句“他們都不容易”,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店,才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泛起層層漣漪。
理發(fā)店沒有招牌,玻璃門有些舊了,推門時會有輕微的“吱呀”聲。
趙大媽總穿著素色上衣,頭發(fā)梳得整齊,說話時帶著一點方言口音。店里只有兩把理發(fā)椅,但總有人等著,多是中年男性,安靜地坐著,偶爾低聲聊幾句。
有個年輕人曾好奇地問:“阿姨,你這店開了多久了?”
趙大媽邊剪頭發(fā)邊答:“八年啦,來的都是老客,或者老客帶來的朋友?!?br/>她手法熟練,價格也便宜——剪發(fā)十元,如果客人需要,還能提供一項“特別服務(wù)”。
所謂“特別服務(wù)”,后來在警方記錄中有了明確描述,但讓人驚訝的不是服務(wù)內(nèi)容,而是價格:一次35元,八年從未漲價。
有客人私下說:“別處起碼上百,她這里卻像十幾年前的價格。”
甚至有人勸她漲點價,趙大媽只是搖頭:“大家掙錢都不容易,能幫一點是一點?!?/p>
在街坊零碎的描述中,趙大媽年輕時過得艱難。丈夫早逝,她一個人拉扯孩子,做過保潔、擺過地攤,后來才開了這家店。有老鄰居記得,她曾說過:“人到了絕處,選的路可能不光彩,但良心不能黑?!?br/>她口中的“不容易”,既是說顧客,也是說自己——那些年為生存奔波的日子,讓她對底層人的難處格外敏感。
故事講到這里,我們或許會對趙大媽生出幾分復(fù)雜的情緒。她八年不漲價的堅持,被她自己解讀為一種對生活不易的體諒,這種說法在部分人聽來,甚至帶有一絲不合時宜的“江湖義氣”。然而,情感的觸動不能取代理性的判斷,個人的艱辛更不是逾越法律紅線的理由。
我們必須清晰地認(rèn)識到,無論定價高低、初衷為何,趙大媽所進(jìn)行的“特殊服務(wù)”本質(zhì)上是我國法律明令禁止并嚴(yán)厲打擊的行為,35元的價格,不僅不能使違法行為變得正當(dāng),反而因其低價可能擴大危害范圍,對社會風(fēng)氣造成更不良的影響。
事情曝光后,警方也依法處理了此案。
趙大媽口中的“他們都不容易”,聽起來像是一種共情,但這種建立在違法基礎(chǔ)上的“體諒”,實則是一種危險的誤區(qū)。它模糊了是非界限,仿佛只要價格足夠低、動機足夠“善良”,違法行為就能獲得某種豁免權(quán)。這顯然是對法律嚴(yán)肅性的誤解。法律的制定,旨在維護(hù)社會公序良俗和公民的合法權(quán)益,其底線不容任何形式的挑戰(zhàn)和突破。對于每一位公民而言,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社會責(zé)任,任何個人困境都不能成為違法的借口。
回顧趙大媽的故事,我們固然能看到底層生活的艱辛與人性的復(fù)雜面相,但最終的落點必須回歸對法律的敬畏。它警示我們,任何試圖為違法行為披上“溫情”外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社會的進(jìn)步,正是在于堅守法律的剛性,同時通過不斷地努力,去消除那些迫使人們走向灰色地帶的土壤,讓“不容易”的人們,都能走在陽光之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