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nèi),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石泉路派出所民警戴燦靜靜躺在病床上,隨著血細胞分離機的運轉(zhuǎn),她體內(nèi)的“生命種子”緩緩流入采集袋——這位95后女警,正式成為上海市第75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這場跨越血緣的生命接力,是她從警初心與人性大愛的雙向奔赴。
時間倒回2023年6月,戴燦從中國刑事警察學(xué)員畢業(yè),作為新警參加市公安局組織的封閉培訓(xùn)。培訓(xùn)間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走進課堂,帶來一場關(guān)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科普宣講?!捌鸪跷乙詾榫璜I會很復(fù)雜,但聽完講解才知道,只需要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就能為血液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因此我備受鼓舞?!贝鳡N回憶道。當(dāng)?shù)弥覈磕暧谐?萬名血液病患者等待配型,而配型成功率僅約十萬分之一時,她沒有絲毫猶豫,在志愿書上簽下名字,留下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入庫志愿者。
“其實當(dāng)時想法很簡單——能救人,為什么不呢?”戴燦說。這份“簡單”的背后,是她從小對警察職業(yè)的深刻認知:“警察的價值不僅是維護治安,更是守護生命、傳遞溫暖。”這份信念,源自她父親的言傳身教——同為警察的父親,從小便教育她要用善意面對世界,用行動教會她“警察二字重千鈞”。
今年6月,命運給戴燦送來兩份特殊“禮物”:一份是母校中國刑事警察學(xué)院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另一份則是紅十字會的初配成功電話?!肮ぷ魅藛T告訴我,我的血樣與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問我是否愿意繼續(xù)完成高分辨配型檢測和體檢。”戴燦說,掛掉電話時,她剛結(jié)束一天的社區(qū)工作,手機屏幕的亮光映著她眼里的堅定:“救人的事,不能等!”
“小時候看《任長霞》,我記住了‘警察’兩個字的分量;現(xiàn)在穿上警服,我更懂了‘人民’二字的重量?!贝鳡N說,警察不僅是執(zhí)法者,更是溫暖他人的光。無論是守護一方平安,還是救助陌生患者,本質(zhì)上都是用行動傳遞善意。
窗外的陽光灑進病房,戴燦的手機收到一條消息:患者家屬托紅十字會轉(zhuǎn)達感謝,“謝謝您的暖心善舉!”她輕輕回復(fù)道:“這是我應(yīng)該做的。”
原標(biāo)題:《“95后”女警捐獻造血干細胞,用“生命種子”完成跨血緣接力》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解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