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國際讓人直呼“活久見”!法國竟然帶頭,一下子承認了巴勒斯坦國,這事兒放在以前,誰敢想?
緊接著,英、加、澳這些跟班兒也跟著舉手同意,這下可好,原本就盤根錯節(jié)的巴以沖突,成了國際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燙手山芋”。
咱們先聊聊法國為啥突然來了這么一手“騷操作”。7月24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公開表態(tài),要在9月的聯(lián)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這可不是馬克龍心血來潮拍腦袋決定的。
要知道,自從加沙戰(zhàn)火重燃,中東那片土地就沒消停過,歐洲各國對于巴以問題也是各懷心思,內部意見從來沒統(tǒng)一過。
但近來風向變了,歐洲老百姓對巴勒斯坦的同情心越來越濃,支持“兩國方案”解決沖突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法國這時候站出來,一方面是想抓住機會,在歐洲舞臺上秀一把“獨立外交”的肌肉,告訴大家:我法國在歐洲事務上,可是有自己主見的!另一方面,也得看看法國自己家里的情況。
法國國內猶太人和巴勒斯坦移民都不少,如果政府在這個敏感問題上態(tài)度曖昧,很容易引爆內部的族群矛盾,影響社會安定。所以馬克龍這一步棋,看似大膽,實則是在復雜的內外交困中,尋求一個平衡點。
法國這一出,可把以色列氣得夠嗆。他們本來把法國當成自己在歐洲的鐵桿盟友,沒想到關鍵時刻被“捅了一刀”。以色列那邊的反應也夠迅速,馬上放出狠話,要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不是加速吞并約旦河西岸土地,就是關閉法國駐耶路撒冷領事館啦,甚至還要沒收法國在東耶路撒冷的財產!這可不是開玩笑,法國駐耶路撒冷領事館的歷史,比以色列建國還早,那是法國在中東地區(qū)影響力的一個重要象征。以色列要是真敢動它,那可就是徹底撕破臉,擺明了要跟法國老死不相往來。
然而,法國也不會坐以待斃的。馬克龍對以色列的威脅,根本沒放在眼里,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國的舉動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推倒了更多的國家。
9月21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還有葡萄牙,都紛紛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英國首相斯塔默說,這是為了給巴以人民“重新點燃和平希望”。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更是直言不諱,譴責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擴張行為,已經(jīng)讓巴勒斯坦建國的希望變得渺茫,所以加拿大要站出來。澳大利亞也表示,這是為了給“兩國方案”注入新的活力。
這些國家的集體“倒戈”,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氣得在社交媒體上表述:“不會有巴勒斯坦國!”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更是叫囂著要“立即在約旦河西岸建立主權”,還要“徹底摧毀巴勒斯坦恐怖主義政權”。
但巴勒斯坦那邊可就樂開了花,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表示,這是朝著實現(xiàn)公正和持久和平邁出的“重要一步”。
說到底,這次歐洲國家集體承認巴勒斯坦國,背后還藏著一個更大的“瓜”,那就是歐盟和以色列之間,其實也早就不對付了。前段時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公開表示,因為以色列在加沙的“嚴重侵犯人權行為”,歐盟將對其實施“史無前例的關稅和制裁”。
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一聽就不樂意,反過來指責馮德萊恩這是在“助長恐怖組織氣焰”。但歐盟這次態(tài)度非常強硬,直言不諱地指出,這就是對以色列軍事打擊的“直接回應”。這下可熱鬧了,原本是巴以沖突,現(xiàn)在又牽扯進了歐盟和以色列這對“昔日伙伴”的矛盾。
目前來看,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張。法國已經(jīng)開始琢磨著怎么“反擊”了,如果以色列真敢動法國的外交資產,法國可能會關閉以色列駐法領事館,甚至驅逐以色列在法國的情報人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