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大家提起全紅嬋,幾乎是一邊倒地夸贊。“水花消失術”“天才少女”這些標簽,一個接一個地往她身上貼,仿佛她真是為跳水而生。
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網(wǎng)上的聲音悄悄變了味。如今再談到她,不少人開始指指點點,說什么“不自律”“放飛自我”,甚至猜測她是不是“準備退役了”。
而就在最近,剛滿18歲的全紅嬋,悄悄迎來了自己人生的一個新階段——她正式成為暨南大學的一名大學生。
九月初,她現(xiàn)身開學典禮,一身休閑打扮,笑容依然干凈。這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視頻一流出,又引來不少議論。有人盯著她的身材變化不放,說她“發(fā)福”“走樣”,甚至質疑她是否還繼續(xù)保持訓練狀態(tài)。
更早之前,還有惡意商家用AI合成她的形象和聲音,賣假貨蹭熱度。雖然后來官方出面澄清,但負面影響已經(jīng)擴散,連帶她的家人也無辜受到牽連。這些事一樁接一樁,把她一次次推向輿論的漩渦中心。
但我們是不是都忘了——當年她拿下奧運金牌的時候,才只有14歲。那時候的她,還是個沒完全發(fā)育的孩子。身材小巧、體重輕,這些先天條件確實幫助她在跳臺上更加輕盈靈活。而現(xiàn)在,她正處在正常的生長發(fā)育期,身高體重發(fā)生變化,再正常不過。
運動員也是人,不是機器。身體的發(fā)育規(guī)律,誰也擋不住。全紅嬋比誰都清楚控制體重、保持狀態(tài)的重要性。她也一直在努力。我們作為觀眾,真沒必要動不動就拿著放大鏡指點她的身材變化,更不該輕易斷言她“松懈了”或“放棄管理”。
其實,像她這樣正經(jīng)歷發(fā)育關的運動員并不在少數(shù)。就連“跳水女皇”郭晶晶,當年也沒逃過這一關。那時她也曾因發(fā)育導致狀態(tài)起伏,甚至比賽失誤,引來不少質疑。但她從不多解釋,只是默默加練,最終用成績回應了一切。
現(xiàn)在的全紅嬋,走的正是這樣一條再正常不過的“運動員成長之路”。她的教練陳若琳,自己也曾是世界冠軍,也經(jīng)歷過發(fā)育期的挑戰(zhàn),更親眼見證好友郭晶晶如何跨過這一階段。由她來帶領全紅嬋制定科學訓練計劃,再合適不過。
眼下,全紅嬋正積極備戰(zhàn)接下來的全運會。我們不妨多給她一點時間和信任。就像她隊友陳芋汐那樣,此前也因發(fā)育期成績波動遭受網(wǎng)絡暴力,一度關閉社交賬號評論。但她最終還是挺了過來,用實力再次證明了自己。
就連跳水名宿高敏都說過,發(fā)育期是每個運動員必經(jīng)的坎。只要有合適的教練引導、科學的訓練支持,完全可以平穩(wěn)過渡。
而我們能做的,是支持與理解,而不是輕易批判。
與此同時,另一位跳水冠軍吳敏霞,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著自己溫馨的家庭日常。9月19日,她發(fā)布了一段采訪丈夫張效誠的視頻,講述他帶女兒西西去義烏游玩的經(jīng)歷。
雖然沒有提前做攻略,但父女倆玩得特別盡興。他們?nèi)チ穗u鳴閣,逛了夜市,西西還迷上了打槍游戲,被爸爸笑稱是“麻辣女兵”。盡管張效誠坦言,沒提前了解景點背后的文化有點遺憾,但那種純粹的親子時光,反而更顯真實和珍貴。
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生活。吳敏霞享受著為人母的平淡幸福,全紅嬋則正在經(jīng)歷成長中的關鍵時期。她們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努力而真實地生活著。
而我們,不妨用更寬容的眼光去看待她們的每一步。畢竟,沒有人能永遠停留在14歲那個完美的夏天——但我們可以選擇,一如既往地相信那些曾經(jīng)為我們帶來感動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