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的塌房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了,從它事后的營業(yè)額也能明白,但關于西貝的黑料還沒有結束,特別是他身后的供應商被扒之后。
有網(wǎng)友順著供應商的名字在網(wǎng)上找到了同款預制菜,價格卻讓人大跌眼鏡,成本3元的烤魚轉手就能賣108,這真是太黑了。
西貝到底有多“黑”?為什么這樣的企業(yè)到現(xiàn)在才被曝光?
工業(yè)化標準消費者說了不算?
西貝預制菜的事能鬧的這么大,其實原因根本不在于羅永浩的那篇微博,真正讓消費者徹底“瘋狂”的是一份保質(zhì)期兩年的西蘭花,不知道在冷庫被凍了多久,它卻能出現(xiàn)在一個兩歲孩子的餐盤,這盤西蘭花的年紀可能比吃它的孩子還要大。
“非遺手藝”、“匠心制作”是西貝的賣點,而這些故事在赤裸裸的現(xiàn)實面前是那么的蒼白無力,消費者察覺到西貝的問題遠非“預制菜”三個字可以概括的,過度商業(yè)化以及過度的宣傳噱頭才是極度消費者的根本原因。
西貝扮演西北非遺的守護者,而且甘愿當中國家庭的后廚房,兩者相結合就讓西貝有了“原始股”,曾經(jīng)的西貝有一種濃濃的文化氣息,墻上掛著簽約的黃饃饃傳承人的照片,開放式廚房里師傅們賣力地展示著莜面制作技藝。
再加上古樸的裝修風格,無一不在告訴你,這里吃的不是飯,是文化、是傳承,西貝給自己打造的正是一個“西北非遺守護者”的高大形象,這個形象太成功了,以至于人們心甘情愿花超高的價格買“不值”的商品。
“非遺”的稱號是挺吸引人的,但西貝干著干著就朝著工業(yè)化發(fā)展了,這一次西貝被迫向公眾開放后廚,人們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煙火氣,而是一個個巨大的冷柜,所謂的匠心,其實是早已制作好的半成品,在門店簡單加熱、裝盤后端上桌。
手藝的溫度,被冰冷的標準化流程所取代,事件發(fā)酵之后,西貝為了自證清白竟然公開自己的“預制化”廚房,讓所有人看了一個大笑話,而他所創(chuàng)造的“非遺”這塊金字招牌,也徹底淪為笑柄。
寶貝餐桌上的“陳年舊菜”
靠著“有機食材”、“專屬營養(yǎng)”的宣傳,西貝的兒童餐累計賣出了超過千萬份,這背后是千萬份消費者的信任,家長們愿意花大價錢,甚至比成人菜品還貴的價格,就是為了給孩子買一份安心。
這份安心卻在現(xiàn)在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一份售價高達58元的雞翅西蘭花套餐,里面的西蘭花可能在冷凍柜里待了一年多,那碗號稱“現(xiàn)熬”的雞湯,在廚師手中不過是撕開濃縮湯料包兌水沖調(diào)的產(chǎn)物。
這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貨不對板的問題了,作為消費者我真的想問,這難道不屬于“虛假宣傳”嗎?這完全是違背了顧客來吃飯的初衷,我們奔著你的安全健康來的,結果你端上來的又是什么東西。
企業(yè)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一旦崩塌,反噬就來的相當猛烈了,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成為未知數(shù),這就是消費者無法原諒的底線問題,西貝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曾經(jīng)飯點需要等位的門店變得門可羅雀。
“拉黑西貝”成了社交平臺的熱門話題,無數(shù)家長留言表示,再也不會給西貝一次機會,因為對父母而言,孩子的健康問題是天大的事。
3元魚賣108元
當西貝的商業(yè)模式被深挖出來,才知道西貝的營收為什么能達到如此離譜的地步,這真是一個精明的利潤機器,西貝一直稱自己是有中央廚房供應全國門店,但是這個中央廚房怎么可能每天做這么多的菜品供應300個門店呢?有網(wǎng)友做出了解釋。
用網(wǎng)友的話來講,這個中央廚房也根本不是一個現(xiàn)炒現(xiàn)做的地方,而是一個大型的“預制菜中轉站”,用一批極低的價格將預制菜收購到這個中轉站當中,然后再把私下處理不掉的送到自家餐廳手中賣到我們手里,其具體的營收模式也被網(wǎng)友給大致算了出來。
西貝利用自己的規(guī)模優(yōu)勢,以極低的價格大量囤積預制食材,最驚人莫過于那條售價108元的“烤魚”,在官媒曝光西貝預制菜的供應商之后,無數(shù)網(wǎng)友開始深挖西貝每道菜的成本,而這道烤魚的成本低的驚人。
同款預制菜原料冷凍鱸魚的成本竟然低至每公斤3元,從西貝送上餐桌的量來算,一條魚的成本還不到3塊錢,不足3元的成本就能賣到108元的售價,其中利潤是30幾倍,難怪越來越多的人擠進餐飲行業(yè),這種利潤空間堪比“放高利貸”。
但這筆暴利的來源并非產(chǎn)品本身的價值,而是建立在被辜負的消費者信任之上,當真相大白、人設破產(chǎn),品牌無法再為虛高的價格提供支撐時,消費者會自己做出選擇,西貝市場快速崩潰,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親口承認,客流出現(xiàn)了“斷崖式下跌”。
短短三天營業(yè)額損失就高達數(shù)百萬元,回過頭看,西貝的坍塌幾乎是一種必然,一邊創(chuàng)造著光鮮亮麗的人設,但本質(zhì)確實無法考究的商業(yè)模式,消費者并不是不贊同使用預制菜,而是不喜歡被欺騙的感覺。
就像羅永浩最初所言,他反對的并非預制菜本身,而是商家不向消費者明確告知的行為,國家出臺的關于預制菜監(jiān)管的通知也明確要求商家不得混淆概念、必須清晰標注,問題的本質(zhì)從來不是工業(yè)化,而是“欺騙”。
消費者的訴求其實簡單得不能再簡單,要明明白白消費,知道自己花的錢買了什么;要干干凈凈吃飯,尤其是給孩子的食物,我們不是嫉妒企業(yè)賺錢,而是不滿他竭盡一切努力,只為了欺騙消費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