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取材于網(wǎng)絡(luò)
前年安徽有個大姐急用錢,翻出家里壓箱底的兩枚鉆石戒指準備賣了,當年這種鉆石風吹的很大,大姐花了2萬買的,她琢磨著就算不增值,好歹能值個萬把塊救急。
結(jié)果拿去鑒定,人家一句話澆透心:“這倆加起來就值180塊,還全是戒托的錢,鉆石本身沒人要?!?/p>
想當初購買時,商家高呼“鉆石恒久遠”,可怎么轉(zhuǎn)瞬之間,曾經(jīng)被奉為珍寶的鉆石竟和那市場上的白菜一樣,價格一落千丈。
今天就扒一扒那些年坑慘人的五大炒作騙局。
鉆石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詞堪稱營銷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也曾讓無數(shù)情侶心甘情愿為一塊碳結(jié)晶買單。
直到2012年俄羅斯珀匹蓋鉆石礦的秘密曝光,人們才發(fā)現(xiàn),這根本就是一場精心策劃了百年的商業(yè)騙局。
戴比爾斯公司憑借對全球鉆石產(chǎn)量的壟斷,蓄意囤貨不發(fā),人為營造出鉆石稀缺的假象。不僅如此,它還強行將堅硬的碳元素與永恒愛情相綁定。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年輕人結(jié)婚必備鉆戒的習俗形成,一枚一克拉鉆戒動輒數(shù)萬元,成為衡量愛意的標準。
可實際上,鉆石的儲量遠超我們想象。
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個直徑56公里的隕石坑里,沉睡著重達數(shù)萬億克拉的鉆石儲量,足夠全球市場消費3000年,人均可分得142克拉。
轉(zhuǎn)折發(fā)生在實驗室培育鉆石技術(shù)成熟后,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實驗室里幾周就能造出和天然鉆石差不多的鉆,價格還不到天然鉆的三分之一。
2025年的今天,同樣一克拉的培育鉆石成本已降至千元級別,而二手市場的天然鉆戒價格普遍只有原價的一成。
年輕人也開始醒悟:真正的愛情,何必用一塊碳結(jié)晶來證明?
藏獒
武漢獒園老板陳根保至今記得,當年一條“純種藏獒”能賣4000萬,配種一次就要20萬,有老板用豪華車隊迎接“獒王”的場面堪比迎接貴賓。
為了賺錢,他特地花十多萬元買回種獒繁育,2013年剛出生的小獒品種不純的都能賣1萬多一只,好的更能賣到大幾萬元一只。
可惜這場瘋狂在2013年下半年戛然而止。
隨著全國多地出臺大型犬禁養(yǎng)政策,藏獒市場一夜崩塌。
陳根保不得不將28條藏獒以幾百元一只的價格處理,名貴種獒更是白送都沒人要。
更諷刺的是,為迎合市場對“高大威猛”的追求, breeders用高加索犬雜交藏獒,導致品種退化——有的藏獒體重達200斤卻性情狂躁,有的則溫順如哈巴狗,徹底失去了原有特質(zhì)。
如今青藏高原邊緣的流浪狗中,不少是當年被遺棄的藏獒后代。
曾經(jīng)價值百萬的“神犬”,有的淪落到狗肉市場,每斤價格不及普通肉狗。
這場持續(xù)十年的鬧劇,不僅讓無數(shù)投資者血本無歸,更留下了嚴重的生態(tài)隱患。
普洱茶
“存錢不如存茶”的口號在2007年傳遍中國。
云南茶農(nóng)老李至今記得,當年一片普洱茶餅?zāi)軗Q一輛寶馬,一提茶餅的價格夠在廣州買套房。
早些年,不少人將普通茶葉包裝成“古樹茶”,甚至還編出了一套“越陳越香”的說辭,就這樣直接將其炒到了幾十萬一斤。
比如,2021年臨滄市一棵“錦繡茶尊”的10公斤茶青開采權(quán)被炒到1068萬元,按每次投茶5克計算,一壺茶的價格高達5340元。
這也引起了媒體注意,在媒體曝光后大家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古樹茶”,很多是普通茶樹冒充的。
這場持續(xù)十六年的炒作,讓云南600多萬茶農(nóng)深受其害。
2008年行情低迷時,一公斤普洱茶鮮葉跌到兩元多,比青菜還便宜。
現(xiàn)在的茶市一片冷清,當年幾十萬一斤的“古樹茶”,現(xiàn)在十幾塊一斤都賣不出去;囤了貨的茶商,倉庫里堆滿了茶葉,賣不掉也喝不完,只能看著茶葉發(fā)霉,虧得血本無歸。
君子蘭
1985年的長春,上演著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場大規(guī)模投機泡沫。
當時的報紙記載,一株名為“蕙蘭貴州龍”的君子蘭被估價1.2億元,而普通工人月薪僅三四十元。
養(yǎng)蘭大戶王顯文用一盆君子蘭換了14萬元,足夠在長春買三套房子;有人用兩株君子蘭換回當時緊俏的三洋彩電和夏普冰箱。
這場瘋狂背后,是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
1984年長春將君子蘭定為市花,號召每戶至少養(yǎng)3至5株,甚至規(guī)定對發(fā)展君子蘭有貢獻者授予榮譽稱號。
全市每天有40萬人次涌入君子蘭市場,占總?cè)丝诘奈宸种?,街頭巷尾人人都在談?wù)撎m花價格。
更離奇的是,君子蘭成了“綠色通行證”,買不到火車票時,用一株普通君子蘭就能換到緊俏車票。
泡沫破裂來得猝不及防。
1985年6月《人民日報》發(fā)文批判君子蘭交易是“虛業(yè)”,指出公款大量流入推高花價。
隨后政府禁止機關(guān)單位用公款買花,價格應(yīng)聲暴跌。
如今我們在花市上看到,君子蘭的價格已經(jīng)回歸正常,幾十元就能買一盆品相不錯的。
這場鬧劇也讓很多跟風者賠的血本無歸。
炒鞋
“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幣,00后炒鞋”,這句順口溜道出了2019年前后的炒鞋熱潮。
炒鞋的套路并不新鮮:品牌商通過“限量發(fā)售”的方式,從而引起搶購,黃牛通過“限量”的噱頭來提高收貨價,來營造買到就是賺到的氛圍。
那時候炒鞋成了風潮,2023年中國炒鞋市場規(guī)模超千億元,學生、上班族都跟風,有的大學生甚至休學專職炒鞋,借網(wǎng)貸囤鞋,想著“一夜暴富”。
可假的終究是假的,總有被揭露的一天。
業(yè)內(nèi)人士透露,所謂“限量款”實際產(chǎn)量遠超宣傳,很多鞋款的科技含量還不如普通運動鞋。
這下鞋市直接降溫。
熱門款球鞋溢價從1000%跌到不足50%,之前3萬一雙的椰子鞋,現(xiàn)在幾千塊都沒人要。
就像當年的君子蘭和藏獒,當潮水退去,留下的只有滿倉球鞋的接盤俠。
結(jié)語
從君子蘭到炒鞋,四十年間的五大投資泡沫何其相似:先編造美好故事,再制造稀缺假象,最后利用人性的貪婪推高價格,直到普通投資者接盤后,策劃者早已帶著利潤離場。
所有偏離實際價值的炒作,無論包裝得多么華麗,終將回歸它本來的價值。
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