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最近看了一張預制菜在全國分布的指數(shù)地圖,發(fā)現(xiàn)江西幾乎是一塊空白市場,預制菜以“效率革命”之名席卷大江南北。
但是卻在江西這片紅色土地上遭遇了最頑強的“抵抗”,江西,仿佛一個美食界的“孤勇者”,用舌尖上的固執(zhí),守護著鍋氣裊裊的現(xiàn)炒江湖。
預制菜全國橫行,卻在江西折戟沉沙,為什么預制菜久攻不下江西? 江西網(wǎng)友:“5個原因,根本不敢來!”
一、江西人對“現(xiàn)炒菜”的固執(zhí)
對于江西人而言,下館子的靈魂不在于服務(wù)與環(huán)境,而在于后廚那口燒得通紅的鐵鍋和鍋鏟碰撞的鏗鏘之聲。
江西人認為吃“大廚現(xiàn)切現(xiàn)炒現(xiàn)做”,這不僅是一種烹飪方式,更是一種美食信仰,人們追求的是食材入鍋瞬間爆出的“鍋氣”,這種充滿生命力的動態(tài)過程,是預制菜經(jīng)過二次加熱后死氣沉沉的口感無法比擬的。
江西老表認為,只有經(jīng)過廚師親手顛炒的菜肴,才有“靈魂”,預制菜即便口味標準化,也終究是“沒有感情的流水線產(chǎn)品”,難以打動他們挑剔的味蕾。
二、江西蒼蠅館子勝過連鎖餐館
與許多地區(qū)消費者看重餐廳裝修不同,江西人有著強大的“蒼蠅館子”情結(jié),他們可以忍受簡陋的環(huán)境、普通的服務(wù),但絕不能容忍平庸的味道。
那些藏在深巷里、招牌油膩、桌椅斑駁的小店,往往是本地食客口耳相傳的寶藏,因為這里往往坐著一位掌勺多年的老師傅,對火候和調(diào)味有著精準的把控。
江西人去吃飯,吃的不是環(huán)境,是那份千金不換的獨門口味,這種對極致口味的追求,使得依賴中央廚房、味道千篇一律的預制菜連鎖餐廳,在江西失去了最大的吸引力。
三、江西人對連鎖餐館興趣不大
正因為對現(xiàn)炒和口味的極致追求,江西人對商場里光鮮亮麗的連鎖餐館普遍興趣不大,他們心知肚明,這些餐廳為了追求出餐速度和標準化,大部分菜品都是預制菜加熱而成。
同樣的價格,他們寧愿選擇街邊現(xiàn)炒現(xiàn)做的家常小館,在江西人看來,連鎖餐飲的預制菜是“精致的陷阱”,用統(tǒng)一的裝修和營銷包裝了缺乏個性的味道,使得預制菜難以通過商場渠道打開江西市場。
四、江西人追求菜肴便宜實惠量大
江西人的消費觀非常務(wù)實,在餐飲上尤其追求“性價比”,他們喜歡那種菜碼實在、價格親民、米飯管飽的餐館。
而預制菜的成本結(jié)構(gòu)中,包裝、物流、營銷占了大頭,最終端到消費者面前的菜品,往往量少價高,這與江西人“實惠量大”的核心需求背道而馳。
一份售價128元的預制酸菜魚,其成本可能遠不如街邊小店30元現(xiàn)炒的兩葷一素來得實在,這種在價值感知上的明顯落差,讓預制菜在江西的競爭中處于下風。
五、江西菜講究下飯
江西菜的靈魂在于“下飯”,一道成功的江西菜,必須是能讓人酣暢淋漓地扒下幾碗米飯的“米飯殺手”。
這要求菜肴必須有濃郁的湯汁、鮮辣刺激的口感和恰到好處的咸度。無論是南昌油浸魚的醬汁,還是萍鄉(xiāng)小炒肉的辣油,都是拌飯的絕佳利器。
而預制菜在復熱過程中,湯汁容易變得渾濁或流失鮮味,辣味也多是依靠辣味素,缺乏現(xiàn)炒辣椒的鮮活香氣,難以達到“下飯”的至高境界。
對江西人來說,無法讓人食欲大開、連干三碗飯的菜,算不上是一道好菜。
江西人對預制菜的“排斥”,并非保守或落后,而是一種對傳統(tǒng)飲食文化、市井生活氣息的堅守,因為江西人堅信,最美味的佳肴,永遠誕生于當下、于眼前、于那團熊熊燃燒的灶火之中。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guān)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