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秋開學之際,上海校園午餐問題再度成為社交媒體熱議焦點。家長們集體吐槽餐食難以下咽、油膩不堪,甚至頻現(xiàn)食品安全隱患。
焦點聚集于供應商上海綠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簡稱“綠捷”)覆蓋全市超500所學校,日供餐量逾50萬份(9月15日,上海徐匯、普陀、閔行多所中小學午餐被緊急撤換,學生稱“蝦仁炒蛋有臭味”,部分孩子食用后嘔吐。綠捷回應稱“蝦仁含細沙”,強調“非所有批次有問題”,但家長曬圖顯示蝦仁發(fā)黑、帶腐敗氣味,明顯與解釋矛盾。家長參觀配送公司后爆料:大量冷凍肉保質期長達12個月,雞蛋是雞蛋液,肉和蝦為“僵尸肉”,用的都是大桶雜牌油。
此外,相關控訴帖在網絡上被刪除,包括質疑“預制菜關系戶綠捷進校園”的文章。)
隨后,官方通報如下:
但這家公司的回復也讓人感覺其傲慢和對消費者的輕視,一副“你奈我何?”的高高在上。
就此食安事件,媒體深挖之下,一條復雜的股權鏈浮出水面:一家校園供餐公司,股權卻錯綜復雜,經層層扒開才發(fā)現(xiàn)實際控制方指向了新希望集團。其通過控制的厚生資本控制香港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從而控制上海綠捷公司。
新希望集團創(chuàng)始人劉永好,這位四川首富的商業(yè)帝國,竟然用如此迂回方式觸及上海學生的餐桌,用心可謂“良苦”,甚至還有其他集體供餐(比如賽事,疫情期間供餐等)。
對于年營收1400億元的新希望而言,上海校園配餐市場僅15億元規(guī)模看似微不足道,但實則承擔重要角色: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流,還能消化公司的主業(yè)產品。所以,而新希望在養(yǎng)豬業(yè)務持續(xù)虧損之際,綠捷加速擴張,光8月單月就中標上海27個項目?
如此劣跡斑斑的公司是如何能連續(xù)中標?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新希望,從飼料巨頭到校園餐飲,這一跨界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戰(zhàn)略考量?
被大眾忽略的“金礦”:校園配餐的盈利秘訣
上海校園配餐市場年規(guī)模雖僅15億元,對新希望這樣的巨頭而言本不值一提,但細究其財務邏輯,卻是一門高回報生意。
綠捷服務50萬學生,家長預付模式(如每月400元)讓公司賬上常年沉淀2億元資金,無息使用可產生年化600萬元理財收益。更關鍵的是成本壓縮:業(yè)內估算,一份午餐食材成本3-4元,人工1.5元,配送1.5元,總計不超過10元,而收費15-25元,毛利率最低33%,高端區(qū)域如靜安區(qū)可超60%。
以18元餐標為例,實際食材成本僅4-5元,剩余空間轉化為純利。
而細究其公司,綠捷2024年末員工僅1567人,人均服務320名學生,人均年產值115萬,規(guī)模效應則讓進一步攤薄開支。
投資人分析稱,這項生意“旱澇保收”:無論經濟如何波動,孩子仍需用餐;政府補貼加持,供應商還有折扣。覆蓋10萬學生即可年賺3000-4000萬元,現(xiàn)金流優(yōu)勢突出,無應收賬款風險,對比新希望飼料賒銷、養(yǎng)豬資金占用,校園業(yè)務如及時雨。2023年新希望募資73.5億元,其中22億元償債,凸顯資金壓力。
此外,學校招標機制也讓團餐供應商成“終身客戶”:更換需重招、家長會議、教育局審批,門檻高企,一般都是一次招標,終身使用。綠捷自2014年成立(前身1999年上海綠捷快餐有限公司)起,學校數(shù)從數(shù)十增至500多,幾乎零流失。
其中標能力驚人,8月拿下27校,在競爭招標中罕見,這背后是懶政還是“鈔能力”的貢獻?
新希望的深層算盤在于產業(yè)鏈協(xié)同。2021-2023年扣非凈利累計虧損135億元,2024上半年續(xù)虧12.17億元,股價腰斬,市值蒸發(fā)千億。
養(yǎng)豬出欄1768萬頭雖全國第三,但豬價暴跌致巨虧。50萬份午餐年耗數(shù)千噸肉類,提供穩(wěn)定消化渠道;內部采購可調節(jié)定價,利潤騰挪靈活。相較主業(yè)動蕩,校園業(yè)務成避風港。
既知此項業(yè)務對公司是個香餑餑,為何不用心經營,而非要用黑心食材,其企業(yè)的初心值得拷問!
股權迷局:香港離岸的隱身術
綠捷屢遭投訴卻頻中標,引發(fā)“強大背景”猜測。
其為港澳臺獨資企業(yè),唯一股東香港Green Express Foods(2018年4月成立)。董事張?zhí)祗摇⑼鹾?、陳云儀均來自厚生投資(Hosen Capital)。王航為厚生創(chuàng)始合伙人,同時任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
鏈條延伸至新加坡Harford Global、開曼、BVI等離岸實體,追溯難度極高。
澳洲肉企Kilcoy Global Foods(KGF)納斯達克上市文件則曝光更多:董事會包括王航、劉暢(劉永好女兒、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張?zhí)祗摇?/p>
厚生2010年由王航、張?zhí)祗覄?chuàng)立,專注食品投資。綠捷管理層更直接:董事長陶煦曾任新希望六和總裁,現(xiàn)掌金橡樹投資(新希望全資);總經理葛均鋒參股上海易亨(新希望資產持95.25%),并任多家關聯(lián)企業(yè)高管,如上海蕓味食品、威海裕豐水產。
葛均鋒還是上海9家學校配餐企業(yè)法人,31家企業(yè)股東。
而時間線也比較巧合:2014年綠捷成立,創(chuàng)始人張國華2018年9月退出,Green Express接手。同期,綠捷短暫控股品測檢測(檢500多校午餐),后轉股荀鳳娣(80%)、張美華(20%),后者疑為張國華親屬,也就是新希望自己控制的第三方檢測公司為自己的配餐公司提供“第三方”監(jiān)控!
這樣的架構,難道市場監(jiān)督部門不知曉?如果不知曉就是失察,如果知曉卻任意其胡作非為則為瀆職!
代際裂痕:新加坡護照下的身份錯位
2019年新希望乳業(yè)上市,劉永好二次敲鐘,劉暢在側。但招股書曝劉暢2012年獲新加坡籍,李?。▌⑵蓿┮嗳?。
掌控中國50萬孩子午餐的公司,實控人卻持外資身份,是中國企業(yè)做不了這些傳統(tǒng)生意,還是?為何這些人做不好學生餐?因為他們的孩子不在中國就讀、不吃校餐,怎會在意質量?”
劉永好一代實業(yè)起家,曾賣妻子的手表養(yǎng)鵪鶉而致富,相信“勤勞致富”。二代劉暢MBA背景,卻青睞資本全球化。財富全球配置成常態(tài),卻釀價值觀斷裂。這也是中國民企的悖論:一代賺在中國,二代花在國外;一代實業(yè)報國,二代資本無界。
從創(chuàng)業(yè)傳奇到公眾質疑
劉永好42年從1000元到770億身價,鑄就了傳奇。
但延伸至上海餐桌,卻變質變味。校園配餐照見民企轉型尷尬:主業(yè)困頓下的倉促多元化、資本侵蝕實業(yè)、傳承斷層。昔日夢想“吃得起肉喝得起奶”,今成家長痛罵的“難吃午餐”。
歷史記不住你個人的財富,而但能記住你作過的惡。
發(fā)聲不易,感謝點贊?轉發(fā)。
早七點準時發(fā)文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老boy。
做過監(jiān)理,行政,金融,設計,干過培訓,超市,餐飲,投資,外貿……
喜歡寫點文字,思考點人生,管管閑事。
多年后,當后人問我對社會做了哪些貢獻時,我會自豪地說,面對事實,我做了誠實的記錄和評論。
為防失聯(lián),加好友(67932342)
加入知識星球,每日分享干貨,提升認知!
10萬+文章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時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