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風終于還是吹到了娛樂圈
撰文/李覲麟
編輯/黎文婕
排版/Annalee
2025年,直播帶貨行業(yè)格局不斷變化,辛巴退網(wǎng)、李佳琦露面時間減少,流量越來越貴,但“超頭”主播的吸引力卻在步步下降。
這一背景下,進入直播帶貨賽道分蛋糕的明星們,早一步有了新打算。從吳彥祖教英語、王晶教導演、汪峰教唱歌再到向太賣朋友圈人脈、伊能靜賣人生進階方法論,知識付費的風終于還是吹到了娛樂圈。
這一連串變化,是否意味著直播帶貨的黃金時代真的結束了?難道所有主播的最終歸宿都是賣課?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賽道切換,更要深入拆解這場轉型背后的行業(yè)周期、商業(yè)邏輯與各方博弈。畢竟,沒有任何一個成熟商業(yè)玩家會輕易放棄已驗證的盈利模式,除非新賽道吸引力遠超舊賽道,或是舊賽道生存空間已被嚴重擠壓。
流量紅利退潮,集體“棄貨轉課”
林琪最近發(fā)現(xiàn)李佳琦出現(xiàn)在直播間的時間越來越少,助播反倒成了主播。“聽說因為臨近雙十一,所以李佳琦要在談offer上花很多時間,另外還要參加《巴黎合伙人》之類的綜藝節(jié)目。” 林涵說。
雖然林涵對李佳琦直播間的助播們都很熟悉,也并沒有反感情緒,但真正能夠讓林涵“框框下單”的,仍然只有李佳琦。
“進直播間買東西,其實就講究一個好感度,現(xiàn)在李佳琦直播間有時候會和所有女生的直播間串臺,節(jié)奏就會變得有點奇怪,導致根本沒有聽下去的欲望,更別說翻翻鏈接下單了?!绷趾J為,消費的渠道處處都是,但讓她愿意買單的前提必須是有眼緣。
如果說李佳琦的“淡出”是因為分身乏術,那么另一位“超頭”退網(wǎng)則是因為無可奈何。8月,辛巴以身體不堪重負為由又一次宣布退網(wǎng)之后,負面新聞被不斷爆出,前后有辛巴自創(chuàng)衛(wèi)生巾品牌陷入“致癌物風波”,后有辛選集團大幅降薪裁員。
事實上,“超頭”主播早就累了,直播帶貨的流量也在日漸退潮?!俺^”如此,中小主播更是艱難。
今年以來,不少此前在直播帶貨的明星跨界當起了互聯(lián)網(wǎng)講師,賣情感、賣人脈、賣課程。
“向太陳嵐”售賣的課程亮點在“圈子”
鋅刻度發(fā)現(xiàn),此前在抖音、小紅書上分享日常生活+直播帶貨奢侈品類的“向太陳嵐”,自7月30日的一條視頻起轉換了風格,并且設置了固定欄目,通過分享女性認知、女性哲學、婚姻智慧等話題內容吸引流量,然后再通過銷售“向太向上朋友圈”的課程完成流量轉化。
“向太向上朋友圈”在抖音上的日常價是599/套,直播間折扣價399/套,目前售出2800套。據(jù)介紹,這套課程包含一課、一卡。一課內容包含五章內容,教會學員一步步突破內心關、事業(yè)關、金錢關、社交關、家庭關;一卡是創(chuàng)始成員尊享電子閨蜜卡,能夠擁有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始編號,能鏈接高質量圈層網(wǎng)絡,突破“認知+人脈+錢脈”上限,還能專享全年閉門直播與驚喜活動,向太親自帶學員創(chuàng)業(yè)+變美。
自從轉變風格以來,“向太陳嵐”的抖音櫥窗中的商品便盡數(shù)下架,如今僅留下“向太向上朋友圈”這一個鏈接。從課程銷量來看,雖然并不算多,但轉型后,“向太陳嵐”的流量提升不少,并且呈現(xiàn)穩(wěn)定趨勢。于她而言,賣課似乎走進了舒適區(qū)。
當上講師的還有汪峰,與“向太陳嵐”的布局路徑幾乎一致,汪峰自7月以來固定了賬號的風格、封面與節(jié)奏,從“解鎖節(jié)拍,快樂學音樂”講到“練習唱歌,從嘆氣開始”。接著,汪峰的抖音櫥窗中上架了“汪峰教你學音樂:30天音樂升維計劃”的課程。
明星賣課之前都會統(tǒng)一更改賬號風格
該課程售價299元,目前僅售出107份。課程中共包含34節(jié)錄播課+3節(jié)直播課,除了課程本身之外,還附贈汪峰印簽入學信1封、定制音樂徽章1枚、定制實物禮袋1只。該課程的宣傳頁寫到:不是所有音樂課都叫汪峰親授,每天10分鐘,吃掉導師30年頂級資源。
伊能靜則是帶貨、賣課兩手抓,既直播帶貨食品、保健品、護膚品、書籍等品類產品,還銷售“伊能靜的30堂女性成長課”,宣傳稱這是“1套給所有女生的通關密語,成為更高版本的自己”。
“伊能靜的30堂女性成長課”的課程售價399元,涵蓋原生家庭、自我認知、精神獨立、婚戀育兒等女性成長階段的困惑,還配備原生家庭心理評測、14天課程陪伴社群、課程主題金句和靜話集女性成長圈。
從辛巴、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的“退潮”,到向太、汪峰、伊能靜等明星的跨界,這一切都并非是孤立事件,而是直播帶貨行業(yè)從增量擴張進入存量博弈的集中體現(xiàn)。
過期雞湯換新包裝,變身明星成功學
有業(yè)內人士曾說:“直播帶貨的本質是流量套利,隨著流量成本的飆升,這門生意的空間自然走到了頭。”
如李佳琦、辛巴、羅永浩等“超頭”主播最初起步較早,得到了平臺的流量傾斜,因此迅速搶占鰲頭。而明星下場直播帶貨則得益于其本身自帶的流量,加上背后運營公司的運作,實現(xiàn)1+1>2的效果。但隨著直播帶貨行業(yè)整體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直播間的自然流量占比從30%暴跌至不足5%,游戲的規(guī)則悄悄變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頭部主播的退場與明星的轉向就顯得順理成章。當帶貨生意的 “投入產出比”持續(xù)下降,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成為必然選擇——而賣課,恰好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最優(yōu)解。
如果說帶貨是“重資產、高風險、低毛利”的生意,那么賣課就是“輕資產、低風險、高毛利”的典型代表。這種商業(yè)模式的切換,并非主播們的心血來潮,而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決策,背后更是平臺、主播、消費者三方博弈的結果。
從運營成本來看,帶貨與賣課的差距堪稱“天壤之別”。帶貨業(yè)務需要涵蓋選品、招商、質控、物流、售后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僅是人工成本就居高不下。賣課業(yè)務的運營成本則低得多。一套課程的核心投入集中在前期的內容研發(fā)與錄制,課程錄制完成后,后續(xù)銷售主要依賴直播推廣與平臺分發(fā),幾乎沒有額外運營成本。更關鍵的是,課程屬于“一次生產,無限銷售”的知識產品,邊際成本趨近于零。
從平臺的戰(zhàn)略布局來看,知識付費正成為直播平臺的“新增長引擎”。早年,平臺靠直播帶貨實現(xiàn)了商業(yè)化的“從0到1”,但隨著電商業(yè)務進入平穩(wěn)期,平臺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來維持用戶粘性與收入增長。
知識付費恰好契合了這一需求,一方面,課程內容能顯著提升用戶停留時間,另一方面,知識付費能豐富平臺的收入結構,降低對電商傭金的依賴。
汪峰的音樂課銷量不高
不過賣課賽道看似一片藍海,實則隱憂不斷。最突出的問題是課程質量參差不齊。由于知識付費的準入門檻較低,不少主播、明星為了快速盈利,推出的課程缺乏實際價值,甚至淪為“成功學”的變種。
一些因為相信“向太陳嵐”、伊能靜等名人而購買其課程的學員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吐槽道:“聽了之后發(fā)現(xiàn)都是一些過期雞湯”“明星的成功學對普通人來說根本不適用”“不能說毫無用處吧,但又好像真的學不到什么,也混不進什么上流圈子”。
說到底,無論是早期的直播帶貨,還是如今的知識付費,行業(yè)的核心始終是“價值回歸”。直播帶貨的黃金時代,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便宜、更便捷的購物方式;而知識付費的未來,也必須為消費者提供更實用、更有價值的學習內容。
明星身上的光環(huán)往往能讓他們在起步時比普通人更容易,但一旦“翻車”在知識付費這樣重價值、重長期回饋的賽道,口碑注定崩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