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兒說“八月十五月正圓,西瓜月餅敬老天”,可咱今兒個不整虛頭巴腦的,就嘮點實在嗑。
在廚房混了三十年,中秋家宴做了百八十回,今兒就掰扯掰扯這“1不吃、2不指、3不去、4要做”的老理兒,
不是封建迷信,是祖祖輩輩用肚子疼換來的生活智慧。
先說“1不吃”:隔夜蟹和涼月餅。
去年中秋,老張頭圖省事,把頭天蒸的螃蟹熱了熱,結果半夜跑肚拉稀,
蹲在胡同口直喊“悔不該吃那陳螃蟹”。
您瞅這螃蟹,離水就死,死蟹體內(nèi)組胺飆升,隔夜再吃堪比吃毒藥。
月餅更得當心,前兒個張嬸兒把五仁月餅塞冰箱,三天后拿出來,餡兒里都滲出油哈味兒,這哪是月餅?分明是細菌培養(yǎng)皿!
咱老祖宗早說了“秋瓜壞肚”,月餅本就高糖高油,再擱涼了吃,腸胃弱的人準得鬧肚子。
再說“2不指”:別用手指月亮,別指神像牌位。
我爺爺在世時,每逢中秋必罵“小兔崽子手賤”,就因為隔壁二柱子拿手指月亮,被她拿竹尺敲手背。
您可別笑,這可不是迷信——月圓之夜?jié)駳庵?,伸手指月容易招涼氣入體。
更甭說祭月時亂指神像,那是對天地的敬畏。
就像去年中秋,李家小子指了財神爺,結果賭錢輸了三百塊,您說巧不巧?
再說“3不去”:不去荒郊野嶺,不去醫(yī)館墓地,不去吵架拌嘴的地兒。
前兒個中秋,劉二麻子非要去后山摘野棗,結果被毒蛇咬了,幸虧及時送醫(yī)。
您瞧這中秋月圓夜,陰氣本就重,荒郊野嶺的蛇蟲鼠蟻正活躍,咱圖個團圓喜慶,犯不著冒險。
醫(yī)館墓地更不用說,那是生離死別之地,中秋本該團團圓圓,去那兒添晦氣。
至于吵架拌嘴,
我親眼見過,王家兩口子中秋夜吵架,結果月餅砸了,孩子哭了,好好的節(jié)過得比喪氣還喪氣。
最后“4要做”:要做三件事——吃應季果、喝桂花酒、全家圍坐說家常。
您瞅這秋天的蘋果、葡萄,哪個不是水靈靈甜絲絲?
比反季水果強百倍。桂花酒更妙,暖胃又應景,去年我家老爺子喝了二兩,直說“比茅臺還順口”。
最要緊的是全家圍坐,我爺爺在世時,每回中秋必說“月餅要分著吃才香”,
現(xiàn)在我才懂,那是團圓的味道。
就像東坡先生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咱老百姓過中秋,不就圖個“人長久”嗎?
有人該問了,現(xiàn)在啥都是科學,講這些老理兒是不是過時了?
我呸!您瞧這兩年流行的“節(jié)氣養(yǎng)生”,不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嗎?
月餅要吃現(xiàn)烤的,螃蟹要配姜茶,這都是幾千年的生活經(jīng)驗。
我閨女在澳洲留學,去年中秋視頻哭著說想家,為啥?就因為那邊沒有這股子煙火氣兒!
再跟您嘮點干貨:中秋飲食有講究,“少辛增酸”是關鍵。
辣椒、韭菜這些辛辣物少吃,多吃點山楂、葡萄這些酸味果,潤燥又開胃。
月餅別貪多,半塊足矣,再配壺普洱茶,解膩又舒服。
螃蟹要配姜醋,去寒又提鮮,這些可都是中醫(yī)典籍里明明白白寫著的,不是瞎編。
最后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中秋不是吃月餅大賽,是團圓大賽。
您要是有空,就回家陪爹媽吃頓飯;要是沒空,打個視頻電話也行。
別學那李家小子,中秋夜還在KTV瞎混,結果爹媽守著空飯桌掉眼淚。
這“1不吃、2不指、3不去、4要做”,說到底就是四個字,珍惜眼前人。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人一年年變老。
今兒個的中秋,可能就是您和父母最后幾個團圓節(jié)。
別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時,再后悔沒聽老人言。
記住嘍:中秋不吃隔夜味,不指明月敬天地,不去險地保平安,要做團圓暖心人。
這,才是中秋該有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