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廣東海鮮吊打全國?
南越人烤蠔時還沒 “粵菜” 名,
公元前 214 年秦軍入粵,糙米混珠江魚在陶鍋熬鮮,
《南越志》記的 “魚羹”,是這飲食的根。
唐宋廣州港飄胡椒香,波斯香料融本地醬園;
清代茶居擺八仙桌,碼頭工人靠普洱配蝦餃填肚子,倒成了后來的早茶民俗。
如今燒臘店掛爐仍燒荔枝木,“廣式燒臘” 早入非遺,油滴火上滋滋響。
老廣蹲巷口吃艇仔粥,魚片還是珠江鮮,旁側多了奶茶杯,
變的是容器,不變的是把日子嚼出味的勁。
今天,跟諸位聊聊廣東的代表性海鮮……
白蕉海鱸
源自珠海斗門白蕉鎮(zhèn)咸淡水交匯處,20世紀80年代新沙村試養(yǎng)成功,
2009年成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早為其背書,
宋代楊誠齋詩贊其“白質黑章三四點,細鱗巨口一雙鮮”。
肉質清甜無腥,背部青灰腹白,蒜瓣肉嫩滑如凝脂,
清蒸最顯本味,冰鮮尾重需超500克,蛋白質含量超18%。
當?shù)厝诉^年必帶,外地客慕名求購,活魚現(xiàn)烹或曬成魚干,皆是嶺南水鄉(xiāng)的鮮甜密碼。
臺山青蟹
光緒《新寧縣志》早載:“四五月引蟹入稻田,秋收捕之?!?/strong>
如今都斛鎮(zhèn)的咸淡水交匯處,蟹苗仍在稻浪間蛻殼五次,
硒元素裹著稻香滲進蟹肉,成就“海中人參”的盛譽。
它生得威武,雄蟹半斤起,青殼白肚,鰲足如鐵;
蒸熟后金黃透亮,雌蟹膏如橘紅琥珀,雄蟹膏似金黃蜜蠟,咬一口,鮮甜直竄天靈蓋。
當?shù)厝顺运小霸職v”:
三月奄仔蟹嫩如溏心,七月油蟹肥得流油,臘月膏蟹香得勾魂。
最絕是黃油蟹,
萬只青蟹才出一二,蟹蓋滲金黃油脂,蟹肉裹著流心膏,咬下滿嘴“富貴香”。
南澳牡蠣
廣東南澳縣“海洋牛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1984年引種自青島,經30年生態(tài)養(yǎng)殖革新,形成“貝藻混養(yǎng)”立體模式,
2011年獲國家質檢總局認證。
其殼如翡翠等腰三角,肉質乳白飽滿,鮮甜不膩,
含鋅量是牛奶200倍,潮汕人喚作“水生”,稱其“一口鮮掉眉”。
經典吃法有蠔烙——番薯粉裹蠔肉煎至金黃,蘸魚露提鮮;
或紫菜煲,雙鮮合璧,鮮得“灶腳”都香。
硇洲鮑魚
湛江硇洲島火山巖縫里的“海味之冠”。
冰川紀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造就其獨特生境,九孔鮑殼分層變色,
肉質因“附石而生”的習性清甜彈牙,古為皇室貢品,今列國家地理標志。
道光帝曾因一口硇洲鮑改“碙洲”為“硇洲”,成就漢字唯一專屬地名。
民間捕鮑講究“晝息夜游”,漁民戴水鏡持鐵鉤潛礁,
5-6月旺季撈取鮮鮑,每斤高達400元。
本地老饕偏愛脆炸或墨脫石鍋慢煨。
脆皮鮑取鮮肉拍粉六成油溫炸至金黃,外酥里嫩蘸沙律醬;
若用石鍋,配那曲蟲草、跑山雞文火煨兩時辰,
湯頭清甜不膩,鮑肉糖心彈牙,連骨湯都帶海風咸鮮。
徐聞對蝦
1982年始養(yǎng),現(xiàn)占全國產量1/5,蝦塘連片如“十里銀灘”。
當?shù)厝私兴?strong>“長須公”,逢年過節(jié)必上祭桌,配雞豬祈福長壽。
小孩乳名多帶“蝦”,蝦仔、蝦女,連酒令都唱“二蟹三蝦四番豆”。
蝦身彎紅似鞠躬,肉嫩如凝脂,白灼時加姜蔥去腥,蘸醬油鮮甜直沖天靈蓋;
蒜蓉蒸則香得勾魂,蝦殼脆得能聽見“咔嚓”聲。
徐聞人說:“蝦要趁鮮吃,涼了味減半?!?/strong>
這口鮮,是海風里長出的味道,嚼一口,連海浪都跟著翻涌。
湛江金鯧魚
人稱“黃金魚”,起于上世紀80年代養(yǎng)殖技術突破,
2010年扎根湛江成“藍色糧倉”,占全國產量四成。
鯧與“昌”同音,湛江人過年必吃,
圖個“昌盛”好意頭,老話講“一鯧守歲跨兩年”,漁民出海前也愛先拜它。
這魚沒小刺,肉厚嫩滑似豆腐,清蒸鮮掉眉,香煎外脆里嫩,
撒把小青檸汁,酸香直竄天靈蓋!
當?shù)厝诉€愛“一夜埕”腌法,鹽漬一晚鎖住海味,切片涮火鍋,
鮮得能舔盤,老饕直呼:“食過返尋味!”
電白石斑魚
人稱“海雞肉”,肉如蒜瓣緊實,入口鮮甜帶海味。
電城漁民說它“生性孤”,獨棲深海暗礁,釣時需用針刺魚鰾放氣?;?,否則上岸即“爆肚”。
清末《電白縣志》載,此魚“以姜蔥清蒸,湯白如乳,肉滑似脂”,
港澳名廚稱其“四大名魚”之首。
望夫鎮(zhèn)傳說更添風味:
漁夫海郎放生小石斑,竟引來龍女報恩,終成望夫石。
如今本地人仍愛說“吃條石斑,賽過神仙”,
清蒸時撒把土蔥,熱油一潑,香得人直咂舌——“真系靚嘢!”
硇洲青龍蝦
宋朝便是朝廷貢品,人稱“海底貴族”。
這島由火山噴發(fā)而成,礁石洞中藏著丹青色身影,
外殼薄如蟬翼,肉質緊實彈牙,甘咸中透鮮甜,蝦膏綿密似沙。
當?shù)貪O民說:“五月到八月,龍蝦最肥時,錯過等明年!”
清蒸最能鎖鮮,蒜蓉一潑香得人直咽口水,再配碗龍蝦粥,那叫一個“頂呱呱”!
潮州章紅魚
古稱“章舉”,唐代韓愈《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便載潮人食“章魚”之俗。
今潮汕漁民仍講“食魚欲鮮,厝邊頭尾”,章紅魚因肉質細嫩如脂,常作生魚片上品,
切片時刀鋒所至,魚肉泛出白玉紅裳般光澤,入口即化,咸鮮中帶回甘。
廣東海洋大學突破其人工早繁技術,
二齡性成熟特性讓苗種供應提前九月,實現(xiàn)深遠海網箱養(yǎng)殖。
潮州人鐘愛以清酒、姜絲微煎,
或配檸檬片炙烤,外焦里嫩,鮮香直竄天靈蓋,是外地人必帶的“潮味信物”。
湛江生蠔
西漢伏波將軍士兵采礁石蠔平南疆算起,已涮了2000多年海味江湖。
蘇東坡貶謫海南途經雷州半島時,
偷偷寫信給弟弟:“恐北方君子聞之,爭謀南徙,以分其味”,
這“海上牛奶”的鮮甜,連大文豪都怕被人搶。
蠔殼粗糲如老船板,內里卻藏著嫩滑“黃金屋”。
炭燒時蒜蓉醬“滋啦”裹住蠔汁,咬下瞬間,鮮甜在舌尖炸開,像海風卷著浪頭拍進喉嚨。
當?shù)厝俗疃?strong>“蠔有百味”,青芥芝士烤蠔辣得人嘶哈卻停不下筷,
檸檬陳皮燒蠔清鮮得能“連殼嗦”,
更別提那碗奶白蠔湯,老廣喝完直咂嘴:“正到泯泯甜!”
炭火燒得正紅,生蠔在鐵網上滋滋作響。
老廣蹲在巷口,吸溜著艇仔粥,魚片還是珠江里的鮮。
奶茶杯擱在旁邊,變的是容器,不變的是那股嚼味的勁。
海風裹著咸腥吹過燒臘店,荔枝木的煙鉆進鼻孔。
食客們拎著滴油的燒鵝,咬下去,脆皮在齒間炸開。
這味道竄進喉嚨,鉆進胃里,最后變成額頭的汗珠。
日子就是這樣,有滋有味地過,簡單,卻實在。
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