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語文課程改革,提升課堂教學實效,9月23日上午,白沙灣學校、北師附校、錦宏學校三校聯(lián)合開展初中語文區(qū)域集備活動。本次活動以“聚焦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策略”為主題,通過課例展示、集備研討、互動評課等形式,探索大單元教學與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有效路徑。區(qū)教研員黃雪麗老師全程指導,三校語文教師共同參與。
一、課例展示:立足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題
白沙灣學校莊麗娜老師執(zhí)教九年級課文《我的叔叔于勒》,以“人性的復雜”為核心,設計四大探究問題:
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變化及原因:學生通過文本批注,梳理出“流氓”“正直的人”“賊”等稱呼,分析出階級觀念與金錢對人性的扭曲。
于勒形象的復雜性:結合信件內容與細節(jié)描寫,探討于勒的悲劇命運與社會現(xiàn)實的關系。
船上相遇后的態(tài)度對比:角色扮演活動生動呈現(xiàn)菲利普夫婦的虛偽與恐慌,深化對主題的理解。
小說主旨升華:學生分組討論“金錢與親情”的辯證關系,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發(fā)表觀點。
課堂注重學生思維訓練,通過朗讀指導與批判性提問,引導學生從“人物表象”走向“社會本質”。
二、集備展示:深耕單元整體,碰撞思維火花
白沙灣學校七年級語文組以“單元整體解讀與任務情境設計”為主線,分享三項成果:
1.教學反思:聚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童趣挖掘不足”問題,提出“五感體驗法”改進策略。
2.微課設計:錄制“文言文實詞記憶口訣”短視頻,助力課前預習。
3.任務情境設計:創(chuàng)設“魯迅童年紀念館策展”項目,融合寫作與口語交際。
錦宏學校與北師附校教師肯定其“大單元整合”思路,同時建議:課時分配需更聚焦核心目標,避免內容泛化。
三、互動評課:立足學情,共話成長
黃雪麗老師高度評價白沙灣團隊的協(xié)作精神,并提出指導性建議:
1.聚焦核心問題:人物形象分析應為主線,減少旁枝末節(jié)。
2.創(chuàng)新需扎根文本:避免過度追求形式,需緊扣主人公命運挖掘主題。
3.全員朗讀與分層指導:設計階梯式朗讀任務,兼顧不同能力學生。
4.思維可視化訓練:通過思維導圖、辯論等活動,培養(yǎng)邏輯分析能力。
5.學情前置,精準施策:預習反饋應作為教學設計依據(jù),避免重復教學。
針對青年教師,黃老師強調:教學設計需以學生發(fā)展為圓心,合學活動要基于真實問題,避免“為合作而合作”。
四、活動總結:教研相長,向“新”而行
本次教研活動通過“實踐—反思—研討”閉環(huán),為三校教師搭建了互學共進的橋梁。教師們紛紛表示,將把教研成果轉化為課堂行動,進一步探索“素養(yǎng)導向、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未來,三校將繼續(xù)深化合作,以研促教,助力語文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