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有勞教授外婆照片的新民晚報版面
“這是我們?nèi)业谝淮慰吹竭@張照片?!鄙虾X斀?jīng)大學(xué)的勞教授在高鐵上激動地說。
昨天,勞教授在為第四屆全球數(shù)字貿(mào)易博覽會赴杭州的高鐵上,突然收到了父親發(fā)來的一張新民晚報照片,上面隱隱約約能看到她外婆的身影。她隨即托朋友要來了清晰電子版,其中“1997年攝于黃河路”的這張照片的主人公,正是她外婆。
版面上的勞教授外婆照片 攝影:雍和
“我此刻在火車上,眼淚止不住地流。”勞教授說,“這張照片所拍攝的地方,是我從小生活的黃河路253弄——承興里?!眲诮淌谙Mㄟ^新民晚報記者,向著名攝影家雍和表達謝意,感謝他用鏡頭留下這珍貴的歲月記憶。
90年代末黃河路253弄——承興里影像 來源:天地圖上海
當(dāng)雍和從新民晚報記者這里了解到勞教授的情況之后,立刻從自己的相片庫中找到了當(dāng)年拍攝的這張照片的清晰版本,還找到了同樣以勞教授外婆為主人公的另外一張橫構(gòu)圖照片,并通過新民晚報記者轉(zhuǎn)交給了勞教授。
雍和提供的當(dāng)時拍攝的另外一方勞教授外婆的照片
“這張照片,我是走過路過,隨手一拍,沒見過報,因為缺少新聞要素;時隔二十八年,刊登了出來,因為時間賦予其意義?!庇汉驮谂笥讶χ斜硎荆拔覀兛偸钦f,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其實,不完全如此,很多時候,當(dāng)初并非是新聞的人或事,往后卻成了見證歷史的索引?!?/p>
當(dāng)勞教授拿到這兩張珍貴的舊照時,興奮之情難以言表:“第二張照片中,我還看到了當(dāng)年的老鄰居,感謝新民晚報讓我擁有了這份珍貴的記憶?!眲诮淌谡f。
在1982年《復(fù)刊的話》中,新民晚報老社長趙超構(gòu)形容《新民晚報》是“穿梭飛行于尋常百姓家的燕子”,“跟千家萬戶同結(jié)善緣”。新民晚報在向大陸首張百年大報的目標(biāo)邁進中,新民姓民,新民為民,辦報的初心始終為新民人所牢記,并將繼續(xù)為百姓分憂,與百姓同樂。
原標(biāo)題:《新民特寫丨跨越28年的舊照牽情》
欄目編輯:潘高峰 文字編輯:郁晶陶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方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