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波蘭政府突然關閉了與白俄羅斯接壤的所有邊境口岸,約300列中歐班列瞬間滯留在白俄羅斯境內。這些原本只需15天就能送達歐洲的貨物,意外卡在邊境,成了“流浪兒”。
此舉發(fā)生在王毅外長訪問波蘭、雙方簽署確保中歐班列通行協(xié)議的兩天后。波蘭方面的解釋是“安全因素”,但背后的地緣政治考量不言而喻。
面對這一變局,中國迅速打出王牌——9月23日,全球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正式通航。更令人玩味的是,就在北極航線開通后不到24小時,英國《金融時報》爆料波蘭決定重新開放波白邊境口岸。
波蘭此次封關行動來得突然卻非完全意外。2023年起,波蘭就開始對中歐班列進行嚴格檢查,通關速度明顯減慢。這次的全面關閉,不過是對中歐班列施加壓力的升級行動。
波蘭官方理由是應對“俄白聯(lián)合軍演”和“無人機越境”的安全威脅。但事實上,俄白軍演在9月16日已經結束。波蘭的封鎖行動選擇在9月12日開始,持續(xù)至軍演結束后仍不開放,顯然另有考量。
邊界關閉后,受影響最大的是波蘭自己。中歐班列每年在波蘭馬拉舍維奇口岸轉運上百萬噸貨物,當?shù)厝种蝗丝谝蕾嚧松?。邊境封鎖導致波蘭每天損失數(shù)十萬歐元。
波蘭此舉引發(fā)歐洲內部不滿。德國商會寫信給華沙要求恢復通行,法國公司則轉向海運,盡管成本翻倍,但比被堵強。波蘭不僅損害了自身利益,還破壞了其在歐洲的商業(yè)信譽。
面對波蘭的封鎖,中國沒有選擇正面沖突,而是迅速啟動應急方案。9月20日,中歐北極快航“伊斯坦布爾橋”號正式啟航。
這條“冰上絲綢之路”全程僅需18天,比傳統(tǒng)蘇伊士運河航線縮短22天,比中歐班列還快7天。新航線覆蓋大連、青島、上海、福州、寧波等國內主要港口,直達英國弗利克斯托、荷蘭鹿特丹、德國漢堡、波蘭格但斯克等歐洲核心樞紐。
北極航線的優(yōu)勢不僅在于速度。它避開了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等傳統(tǒng)瓶頸,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政治風險。
“伊斯坦布爾橋”號首航集裝箱船的艙位被高價值貨物搶訂一空,包括寧德時代的新能源鋰電池和消費電子品牌新品。這些貨物對時效性要求高,北極航線的開通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中國北極航線開通不到48小時,波蘭態(tài)度發(fā)生戲劇性轉變。9月23日,波蘭總理圖斯克宣布,波白邊境口岸將于9月25日凌晨重新開放。
圖斯克在宣布放行的同時,卻補上一句“未來若局勢再度緊張,不排除再次關閉邊境”。這番話看似強硬,但在中國已證明具備替代運輸能力的情況下,實際分量已大打折扣。
波蘭的迅速轉變背后是多重壓力。首先,北極航線的開通打破了波蘭的壟斷地位。中國不再依賴單一陸路通道,波蘭的“閘門”策略失效。其次,波蘭國內企業(yè)面臨巨大壓力。持續(xù)封鎖將導致波蘭在中歐貿易樞紐競爭中被邊緣化。
匈牙利、捷克、奧地利等國都已盯上替代轉運中心的位置。長期來看,中吉烏鐵路一旦建成,還能繞開俄羅斯和波蘭直通歐洲南部。波蘭若一味濫用其地理優(yōu)勢,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