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3月18日上午,我們重慶81中學的100多位同學從景洪乘坐解放牌大卡車來到了我們支邊的落腳地——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一師二團七營營部。
中午,在營部招待我們吃的是白米飯加豬肉燒豆腐,外加每人一湯勺油炸花生米。午飯后,我們100多位同學就被分別分配到了6個連隊,被分配到7連的有20人。來接我們的是昆明老知青、副連長王新安。他這個人比較隨和,帶著我們一邊往七連走,一邊給我們介紹有關七連的情況。我看見他手里提著一塊豬肉,大約兩斤不到,很好奇地問他是在營部買的嗎?他告訴我,營部哪會有肉賣,這是營部分配下來,晚上給我們接風的。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到了七連后,見到了指導員李云忠。他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并且說了一些鼓勵的話,具體說了些什么我也記不清了,但有那段支邊經(jīng)歷的都能自己腦補回來。然后,給我們分配了宿舍,一間草棚住十來個人。
到了晚飯的時候,我們20位重慶知青單獨在一起吃了到連隊的第一頓飯,菜就是那塊豬肉炒的芹菜,外加一大勺沒放油的炒蓮花白。盡管如此,比我們早到連隊一年的上海知青路過時還投來了眼饞的目光。那種眼饞的目光當時我感到有些意外,但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卻深有感觸。
沒想到吃了這次肉之后,再次吃肉已是幾個月之后。
七連是一個剛建一年的新連隊,三面環(huán)山,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差。知青們住在一排排茅草房里,每天有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吃的蔬菜品種卻很少,長期都是茄子、蓮花白兩種菜打主力。缺菜時,常常一把韮菜燒一鍋湯,這被知青們戲稱為“九菜一湯”。打飯去晚了甚至連湯都沒有了。
最要命的是缺油水,打回來的菜里根本就看不到啥油花。為了有肉吃,知青們也是各顯神通。家里有條件的,不時給知青寄點罐頭、臘肉來解饞。沒條件的就打起老職工家里雞的主意,老職工們怕雞被偷,都把雞關在家里養(yǎng),若大的連隊操場上就沒看見過一只雞。
老職工李兆生(一位昆明老知青)自己制作了一把弓弩,用來打鳥打老鼠。我就親眼看見他用弓弩打中一只大老鼠,后來聽說他把老鼠打理干凈,炒熟后用來下了酒。讓我不得不佩服他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
雖然連隊養(yǎng)了10多頭豬,但很難看見它們長大長肥??匆娝鼈兊哪佣际情L長的豬嘴加皮包骨頭的身軀,瘦得兩邊的肋骨清晰可見,如同兩塊搓衣板。這也難怪,它們吃得也不好,每頓除了芭蕉桿之外,什么玉米、紅薯這些都要等到連隊收獲了,才能撈上吃幾頓。
這些豬們還練就了身輕如燕的好身手,一米高的豬欄它們可以一躍而過,如履平地。平時它們在野外地里自己找吃的,當飼養(yǎng)員要喂它們時,只要發(fā)出一個約定的信號,就會飛快地從野外跑回豬舍,“嗖”的一聲躍過豬欄,跑到食槽邊搶吃。因此,這些豬又被知青稱為“火箭豬”。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那時候農(nóng)場屬于建設兵團,“8.1”建軍節(jié)算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好不容易盼到了建軍節(jié),是要慶祝要放假的??蛇@天上午還是照常上班,下午打掃連隊環(huán)境衛(wèi)生就算是放假。這時候,連隊養(yǎng)的豬總算有一頭長到了一百多斤,看上去身上也有了一些肉,因此它很不幸地被選為節(jié)日的盤中餐。
我記得那頭豬被殺后,豬肝專門分給了指導員和連隊老職工的孩子們,其余的被分別紅燒、爆炒、熬湯等弄了幾大盆。這個時候,司務長通知知青們每8人自由組合成一組,拿著臉盆到伙房,指導員在那里親自掌勺分肉。此話一說,知青們別提有多興奮了,一改往日扛鋤頭上班時那個拖拉樣,迅速地拿著臉盆跑向伙房。
這個時候的指導員在知青們的眼中也變得格外親切,只見他認真地分配著菜品,做到盡可能的讓每個臉盆里的菜一樣多。那盆里的肉香早就讓知青們饞得不行了,當指導員分配完畢,知青們就飛速地端著肉菜跑回宿舍,8個人迅速圍攏在臉盆邊,一陣狼吞虎咽,風卷殘云后,臉盆里的肉菜已所無幾。一些知青打著滿足的飽嗝,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入夜了,連隊宿舍里不時傳出知青們快樂的歌聲,有些上海知青還唱起了不知是滬劇還是越劇的戲曲,整個連隊的氣氛可以說用其樂融融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不妙的是到了下半夜,許多宿舍里平日里此起彼伏的打鼾聲被"哎喲、唉喲"的呻呤聲所代替。
清晨天剛亮,連隊的廁所更是熱鬧,進進出出的人絡繹不絕。這一頓豬肉吃了之后,許多人都出現(xiàn)了腹瀉。究其原因不知是因為很久沒吃肉,胃腸道已失去了消化分解油脂的功能,還是環(huán)境衛(wèi)生差,知青們也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拿去盛菜的臉盆是平時用來洗臉洗腳的,而且是好些人通用的,盛菜之前也沒認真清洗消毒。
從那天之后,體質差的人就感染上了腸炎或痢疾,一天要跑好多趟側所。我就看見連隊里有個男知青由于廁所離宿舍較遠,不方便入廁,于是干脆搬個小凳子在廁所里,脫下褲子,一蹲就是好久……
那個時候連隊什么奇葩事都有,有個上海女知青,探親回連隊時帶來一支金華火腿,掛在宿舍房梁上,準備留著慢慢地享用。誰知被連隊的幾個男知青發(fā)現(xiàn),于是幾個人就有了想法。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一人去拉下了連隊的電閘,當四周一片漆黑時,另一人迅速潛入女知青宿舍,割斷掛火腿的繩子,偷走了火腿。
等連隊的燈恢復光明時,女知青發(fā)現(xiàn)火腿不見了,氣得不得了。雖不知火腿是被誰偷的,但在連隊的操場上把偷她火腿的知青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兩小時。這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七連的一大懸案了。
回想起50多年前,在那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一代年青人為填飽肚子,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在那云南邊疆,也是拼了。而同樣是這批人,在物質極度富足的今天,他們卻在每天跑步、打拳,他們也是網(wǎng)上養(yǎng)生課堂的常客,每天為吃幾兩米幾片肉而精確計算,目的就是想遠離“三高”,遠離疾病,想健康長壽!他們還在拼。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時隔這么多年,每當回憶起當年在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那段青春歲月,我心里就很感慨,苦難已成為過去,現(xiàn)在國家富強了,我們老百姓終于過上了好日子。感恩黨的好領導!感恩這當今的和平盛世?。ǜ兄x劉老師薦稿)
作者:黃建剛
編輯:草根作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