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齡成為治療的高墻,西醫(yī)無奈宣告 “無法手術(shù)、不能化療”,被歲月與病痛夾擊的老人常陷入絕望:“這樣的年紀,真的沒救了嗎?中醫(yī)能帶來希望嗎?” 兩個跨越十余年的生命故事,給出了溫暖的回應(yīng)。
案例 1:從 “待終” 到騎行 30 公里的九旬翁
2013 年 10 月,焦作武陟 85 歲的劉廣德已走到生命盡頭。當年 4 月確診食管癌后,他未及時治療,半年后病情惡化至無法進食。解放軍 153 醫(yī)院輸液一周后,老人血管干癟到無法穿刺,醫(yī)生建議家屬準備后事。
出院五天,劉廣德滴水不進,家人抱著最后希望找到袁希福老中醫(yī)。初診時老人面色萎黃、乏力需扶,連飲水都嘔吐。服藥后奇跡漸顯:他能少量進食,后續(xù)竟能一頓吃下一碗半面湯加三個雞蛋,饅頭燒餅也不在話下。
2017 年隨訪,老人身體硬朗,一頓能吃 6 個荷包蛋;2018 年央視欄目探訪時,90 歲的他每天騎車 30 公里去黃河游覽區(qū)。2021 年 4 月,94 歲的劉廣德因老年病安詳離世。2025 年初,其兒子專程找袁希福復(fù)診,再三致謝當年的救命之恩。
案例 2:帶癌生存 17 年的健身老人
2004 年 8 月,漯河 72 歲教師樊雪梅在鄭大一附院確診右肺腺癌,還伴有腎積水、腎功能不全及心臟病,醫(yī)院明確告知無法化療。在那個手術(shù)與化療是主要希望的年代,這幾乎等于判了 “死刑”,她隨即求助袁希福。
服藥后,樊雪梅的食欲快速恢復(fù),心慌、氣喘等癥狀逐漸緩解。用藥 3 個月,精神與體力顯著改善;2005 年復(fù)查顯示,右肺腫塊較前縮小;2007 年 CT 檢查,病灶穩(wěn)定無進展。
2017 年 3 月,袁希福赴漯河探望時,85 歲的她每天能熟練使用雙匯廣場的健身器材鍛煉。2021 年 12 月,89 歲的樊雪梅因心腦血管疾病離世,從確診癌癥起已健康生存 17 年。
(2017 年 3 月,袁希福老中醫(yī)到漯河探望樊雪梅老人)
這些案例印證了袁希福 “三聯(lián)平衡” 理論的實踐價值 —— 抓住癌癥 “虛、瘀、毒” 核心病機,通過扶元氣、消痰瘀、攻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