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臺灣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造成光復鄉(xiāng)水患,臺當局“災害應變中心”26日下午4時召開第15次工作匯報,死傷統(tǒng)計為15死、7失蹤、101人受傷。花蓮縣積淹水56處,26日僅剩光復鄉(xiāng)佛祖街仍積水未退。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致壩體持續(xù)下切,蓄水量剩700萬噸,為溢流前的7.7%。
臺當局衛(wèi)福主管部門統(tǒng)計,截至26日下午3時,花蓮縣光復鄉(xiāng)共開設3處收容所,收容512人。臺灣少數(shù)民族居民于馬太鞍教會、太巴塱教會、阿陶莫文建站及東富活動中心等3場地,收容260人。為安置受災民眾,臺“土地管理署”已協(xié)調營造公會研議以工務所建筑投入制作組合屋,做為長期安置選項。短中期安置部分,則采住宅補貼,包括重建、修繕住宅利息補貼、租金補貼、安置旅宿業(yè)等措施,協(xié)助災民災后安置。
花蓮縣高中以下學校災損共有9所,包括高中等學校2所、初中4所、小學3所,其中以光復商工及縣立光復初中2所學校受損最為嚴重,災損金額粗估為2.6089億余元新臺幣。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前原高度200米,湖區(qū)面積140公頃,總蓄水量9100萬噸。26日空勘初判壩頂高度已降至86米,溢流后已下切114米,湖區(qū)現(xiàn)有面積15.5公頃,蓄水量700萬噸,為原來量體的7.7%。湖水仍持續(xù)透過溢流口沖刷壩體,壩體持續(xù)下切中,周圍地質仍不穩(wěn)定,加上之前集水區(qū)降雨持續(xù)流入湖區(qū),溢流仍會沖刷壩體,仍維持紅色警戒。
因應臺9線馬太鞍溪橋沖毀,交通部門公路局規(guī)劃替代道路供用路人通行,一般車輛替代路線改由省道臺11線轉臺11甲線接臺9線,或省道臺11線轉臺30線接臺9線,小型車替代路線改為花46線箭瑛大橋經(jīng)193線接臺11甲線。
針對臺9線馬太鞍溪橋沖毀,臺交通部門初步擬定搶修策略,短期先以涵管便道緊急通行,預計在1個月內(nèi)完成涵管便道,中期設置鋼便橋提升安全,預計4個月完成鋼便橋,長期橋梁復建部分,預計2026年底完成單向橋梁通車,2027年橋梁全部完工通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