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趕在東莞臺風到來前,我收到了我媽特意從老家寄到東莞來的板栗。
拿到包裹,看到快遞單上寫著重量,3.3千克。這一包東西,快遞費都能買好幾斤板栗了,但沒辦法,拗不過我媽,就隨她去了。
她跟我說,要寄板栗給我吃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板栗不花錢,可快遞費是按重量算的,并不便宜。但凡有點兒數(shù)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劃算,豆腐盤成了肉價錢。
我媽大著嗓門在電話那頭說,兒子不要我寄,我寄點兒給我女兒吃怎么了?不收也得收。
我懶得再跟她繼續(xù)掰扯下去,她想寄就寄吧,我不浪費這個口水和精力了。
掛斷電話,我心里有點兒疑惑,我媽最近在老家待著,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讓她有所觸動?不然,她怎么會想到給我這個女兒寄東西?
要知道,老家的一些食物,特色的東西,我媽只會想著她兒子,給她兒子準備,從來不會想到給我這個女兒準備些什么。
偶爾,她會問一句,什么什么東西,你要不要?
我說不要,基本就結(jié)束了。
她的意思我明白,是我自己不要的,不是她不準備或是不給。
責任在我,不在她。
近段時間,我媽在老家弄了一些酸豆角,腌辣椒。再過一段時間,氣溫再降一些,我媽就準備腌酸菜了。
兒子過年要回家,這些東西都是她兒子喜歡吃的,她要早早地準備好。
弄好了,用快遞寄過去也行,現(xiàn)在的快遞很方便。
不要問我是怎么知道,我媽在做的過程中,會主動跟我講,她做了什么,準備了哪些東西。
02
拆開快遞紙箱,見到那些板栗,心里酸酸的。原來,所謂的慣例沒那么難打破,就看做的人,是怎么想的了。
基于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我媽偏心兒子的行為,非常明顯。
我家就我跟我弟兩個孩子,我們倆生活在不同的城市。
我媽每次去我弟家里,肩扛手提,她認為我弟家需要的,家里有的,都會往我弟家?guī)?。以雞、油、菜之類的,吃的東西為主。
到我家來時,除了帶些孩子吃的東西,其它老家的東西,沒有。
可能在我媽看來,我不需要這些東西,又或是我有我的公公婆婆給我準備,不需要她。
關鍵是,這些東西給了就給了吧,我也不是特別在乎。她的東西,她想給誰就給誰,我沒什么意見。
可我媽會跟我講啊,她給她兒子準備了什么什么東西,有多少,為此花了多少錢。
她把我這個女兒當成了一個無話不談的傾訴對象,讓我看到她對她兒子的重視和付出。
錢的方面,她沒有付出太多,可在她能力允許的范圍內(nèi),已經(jīng)盡自己最大所能了。
作為媽媽,她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了兒子的家庭。
作為一個傾聽者,我覺得她對她兒子真好。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看到了一個媽媽對兒子無私的愛。
作為同一個媽生的另外一個孩子,她的親生女兒,而且是什么都沒有得到的親生女兒,我該作何感想?
03
一次、兩次地講,我覺得沒什么,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nèi),隨意聽聽就好。次數(shù)多了,我心里會沒點兒想法嗎?當然會有。
人心都是肉長的,有對比,就有傷害。
我弟回老家,我媽知道我弟喜歡吃什么,餐桌上都是他愛吃的,喜歡吃的菜。
我現(xiàn)在快40歲了,我媽都不知道我喜歡吃什么。
每次去,擺到餐桌上的,都是她認為的,好吃的菜。沒有像我弟在家,有針對個人口味的菜。
我即將跟我老公結(jié)婚時,我公公婆婆去我家(我不在場),聊起我,他們問我媽,我平時喜歡吃什么菜,有什么口味偏好?
我媽說,她胃口好,什么都吃,不挑食。
這事兒是怎么傳到我耳朵里的?我懷孕后回婆家,我婆婆想做點兒我喜歡吃的菜,就順嘴把這事兒講出來了。
失望嗎?失望的。如果這人換成是我弟,我媽估計能講一大籮筐出來。
這就是關注和不關注,重視和不重視的一個結(jié)果。
你重視的人,喜歡的人,你會關注他的一舉一動,觀察他的喜好,看到他的需求。
反之,即使他天天在你眼前晃,你也會選擇視而不見。甚至還覺得他煩,整天晃來晃去的,是太閑了嗎?沒事干了嗎?
我講我媽給我弟準備的東西,吃的菜,重點不是她給的那些東西,而是東西背后,代表著的關注和愛。
04
因為愛一個人,你會想著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滿足他,讓他生活得更好。
因為不愛一個人,你會覺得,他什么東西都有,什么都不需要。
這些事情大嗎?不大。
這些事情小嗎?真的很小,很小。
但點點滴滴的小事疊加到一起,經(jīng)年累月,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阻力,像個大石塊一樣堵在路上。腳步邁不過去,也跳不過去,你難不難受?痛不痛苦?
我因此痛苦了很多年,也掙扎了很多年。
我希望我的爸爸媽媽眼里有我,愛我,關注我,我希冀了好多年。
我順從他們,努力證明自己,好像沒啥用。
我的行為在我看來,就像是個笑話一樣。
我以為我努力了,用盡全力了,他們會分一丟丟的注意力給我,結(jié)果人家根本看不見。
05
誰痛苦,誰改變。
我學習,我成長,我站在更高維度,更高角度上,去看待這些問題。
我與自己和解,與原生家庭和解,我接受爸爸媽媽可能沒那么愛我,或是他們愛我,只是不知道用何種方式來表達而已。
我接受了他們更偏愛兒子的事實,我試著把放在他們身上的注意力收回來,更專注于我自己,愛我自己,善待自己。
當我對爸爸媽媽的愛不抱期望或是希望時,沒想到,我媽竟做出了改變。
這不,她給我寄板栗了,終于想到我這個女兒了。
很小,很小的一步,值得驚喜。
我接受她的好意,但心態(tài)不會變。有,是驚喜,沒有,也不會失落。
抱著平常心,發(fā)現(xiàn)小確幸。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