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延年、陳喬年兄弟的并肩同行,到彭湃一把大火燒毀田契的決心;從羅亦農(nóng)的慷慨絕筆,到馮鏗那件“七個彈孔的羊毛背心”;從龍華二十四烈士的集體就義,到張愷帆在龍華獄中寫下“墻外桃花墻里血”的千古詩篇……9月26日,龍華烈士紀念館里,一則短片將現(xiàn)場觀眾帶回一段風雨如磐、信仰如炬的革命歲月。
在第十二個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龍華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視頻發(fā)布儀式在龍華烈士紀念館舉行。
龍華烈士陵園里安息著1700多位革命烈士,他們不是史書上冰冷的名字,不是紀念碑上遙遠的符號,他們曾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愛有夢的年輕人。這些烈士們的精神和信仰,如何直抵當代年輕人的內(nèi)心?龍華烈士紀念館的紅色文化資源如何更進一步盤活?《龍華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視頻是一次嘗試,短視頻具有輕量化、易傳播、強共鳴的特點,是精神傳播的有效載體。
活動現(xiàn)場。澎湃新聞 供圖
據(jù)了解,該系列短視頻是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與澎湃新聞聯(lián)合推出的《戎耀浦江》專題報道的組成部分,共15集,聚焦長眠于龍華烈士陵園的陳延年、陳喬年、彭湃、羅亦農(nóng)、馮鏗以及龍華二十四烈士等英雄個體與群體,利用AI修復(fù)、多維剪輯等手段,以青春的語態(tài)、情感化的敘事,著力呈現(xiàn)烈士們鮮活的故事。這組視聽作品將在澎湃新聞平臺等多渠道同步推送。
活動現(xiàn)場,龍華烈士紀念館、澎湃新聞、網(wǎng)絡(luò)正能量人士代表分享緬懷英烈的當下意義,以及策劃制作該系列短視頻的初衷。
活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網(wǎng)信辦、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上海報業(yè)集團指導(dǎo),龍華烈士紀念館、澎湃新聞主辦。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笑虹,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黨組書記、局長余成斌,上海報業(yè)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李蕓,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陽禮華,上海報業(yè)集團副社長,澎湃新聞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健出席活動。
龍華監(jiān)獄舊址。墻上仍存“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艷一般紅”的憤慨詩篇。周昱帆 攝
原標題:《一組短視頻,帶你走進龍華烈士的革命人生》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周昱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