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恨啥?大概率是 “胳膊肘往外拐” 的叛徒,尤其是損害國家利益的人,幾乎零容忍。
眾所周知,國乒,作為中國體育的 “王牌”,承載著幾代人的民族驕傲,從這里走出去的人,一舉一動都牽著大家的心。
可前國乒選手何智麗,偏要逆著來:為愛情改日本國籍,代表日本擊敗鄧亞萍后喊日語慶祝,如今被丈夫拋棄、生活潦倒,又想回中國養(yǎng)老。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如今這種迷途知返的行為,值得我們原諒嗎?
國乒新星到嫁入日本
上世紀 80 年代初,何智麗還是國乒的 “潛力股”,打球靠 “防守反擊”,腦子靈、手感準,國內青年賽、全國錦標賽上多次沖進單打前四,張口閉口都是 “拿世界冠軍,為國爭光”。
教練組把她當沖擊國際賽事的好苗子,隊友們也和她良性競爭,那時候的她,是球迷眼里 “未來的世界冠軍”。
改變從 1985 年的一場中日友誼賽開始。
在日本東京站的交流賽上,何智麗遇到了小山英之,他是 “中日友誼之家” 的孩子,爸爸中國人、媽媽日本人,當時做乒乓球賽事翻譯,對中國文化還算了解。
小山英之被何智麗打球的樣子吸引,沒直接表白,而是以 “交流技術” 為由套近乎,一來二去就熟了。
之后的日子,小山英之特別能 “纏”??鐕鴷乓环饨右环?,隔三差五就來中國看她。
那時候何智麗天天封閉訓練,身邊除了隊友就是教練,突然有人這么貼心,慢慢就動了心。
1986 年,兩人在日本悄悄領了證,一開始何智麗沒改國籍,還保留著國乒身份,球迷們雖有議論,但大多覺得 “運動員也能追愛情”,媒體也沒怎么批評。
可誰也沒想到,年底何智麗就遞了申請,要加入日本國籍,還改名叫 “小山智麗”,理由是 “在日本生活方便,能兼顧訓練”。
這一下徹底炸了鍋:《中國體育報》直接發(fā)文問她 “忘了國家隊怎么培養(yǎng)你的嗎?”,球迷罵她 “忘了本”,國乒更是把她當成 “主動脫離集體的叛徒”。
大家不是反對跨國婚姻,是氣她把 “為國效力” 的初心,跟著國籍一起換了。
然而,國籍的改變只是開始,一場世乒賽的 “讓球風波”,徹底把她推向了國乒的對立面。
世乒賽拒讓球被封殺
1987 年,第 39 屆世乒賽在新德里舉行,女單項目有個大麻煩,韓國選手梁英子太猛,當時是國際乒壇的頂尖選手,中國選手想拿金牌,必須提前想好對策。
教練組分析來分析去,覺得管建華打梁英子勝率能有 60%,而何智麗只有 45%,為了確保 “包攬冠亞軍、穩(wěn)拿金牌”,就找何智麗談:“半決賽你讓管建華贏,后續(xù)給你其他比賽機會?!?/strong>
先是開隊內會說,后來又單獨找她談了一次,可何智麗就是不松口:“我想憑實力打,不想讓球?!?/p>
教練組勸不動,只能眼睜睜看著比賽開始。
結果何智麗一點沒 “放水”,3:0 干脆利落地贏了管建華,還一路沖進決賽拿了冠軍。
可冠軍到手,麻煩也來了。
教練組說她 “沒集體意識,不顧大局”,隊友們也怨她 “打亂了戰(zhàn)術”,之前承諾的 “其他機會” 更是沒了影。
1988 年初,漢城奧運會女單名單一公布,果然沒何智麗的名字,入選的是陳靜、李惠芬、焦志敏,理由明明白白:“不服從團隊安排,不利于隊伍團結?!?/p>
落選奧運后,何智麗在國內徹底沒了賽場:想參加國內比賽,沒資格;找教練組申請復出,被拒絕。
曾經的潛力新星,一下子成了 “無球可打” 的人。國內賽場沒了出路,日本隊向她遞來橄欖枝,這一次,她的選擇徹底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廣島亞運會擊敗鄧亞萍喊 “吆西”
很多人以為何智麗代表日本打比賽是在 1988 年漢城奧運會,其實錯了,1988 年她還沒入日本隊,漢城奧運會女單冠軍是中國的陳靜。
她真正代表日本出戰(zhàn)的關鍵賽事,是 1994 年廣島亞運會。
那時候日本是東道主,把乒乓球當 “奪金重點”,何智麗作為日本隊核心,被寄予厚望;而她的對手,是中國的鄧亞萍。
鄧亞萍當時已經拿了奧運會、世乒賽冠軍,是公認的 “世界第一”,這場比賽被稱作 “中日女單巔峰對決”。
比賽一開始就打得膠著:鄧亞萍快攻猛,何智麗防守反擊穩(wěn),前四局打了個 2:2 平。
第五局更驚險,何智麗一度 5:10 落后,眼看要輸,她靠著精準的落點控制一點點追,最后 12:10 逆轉,贏了鄧亞萍,拿了亞運會冠軍。
可就在全場歡呼的時候,何智麗對著鏡頭高舉雙臂,連續(xù)喊了兩句 “吆西!吆西!”
這詞在日本軍國主義時期的壞印象太深,再加上她接著跟日本媒體說 “為日本奪冠很自豪”,國內一下子炸了。
《人民日報》說她 “傷了中國人的心”,球迷們氣得打電話到報社罵她 “叛徒”,甚至有人把她之前的冠軍獎狀都扔了。
從這一嗓子開始,何智麗和中國的感情紐帶,徹底斷了。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賽場的風光沒持續(xù)多久,她的婚姻也出現(xiàn)了裂痕,曾經為愛情遠走的她,終究被愛情拋棄。
當初有多決絕,現(xiàn)在就有多狼狽
何智麗一門心思撲在乒乓球上,和小山英之聚少離多,時間長了,矛盾就出來了。小山英之覺得妻子名氣比自己大,心里不平衡,慢慢就不怎么顧家了。
1997 年,日本媒體直接曝光了小山英之出軌的證據(jù):和別的女人的合照、聊天記錄,鐵證如山,小山英之連辯解都懶得辯解。
何智麗心灰意冷,提出離婚,想要分割東京的房子和存款,可小山英之倒打一耙,說 “婚姻破裂是你的錯”,死活不肯分財產。
兩人打了一年官司,最后何智麗只拿到一點補償金,凈身出戶。
離婚后,何智麗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1964 年出生的她,34 歲后狀態(tài)下滑,日本隊慢慢不把她當主力,2000 年后徹底退出賽場。
沒了收入來源,她只能靠當乒乓球教練、做賽事解說混口飯吃,住東京郊區(qū)的小公寓,有時候連房租都快交不起,還得靠日本華人社團幫忙。
采訪里她只說 “后悔當初的選擇”,可沒說清是后悔改國籍,還是后悔嫁錯人。
2010 年,走投無路的何智麗通過親友傳話,說想回上海養(yǎng)老,還申請恢復中國國籍,“想落葉歸根”。
可大家根本不買賬:多數(shù)人說 “當年喊‘吆西’的時候怎么不想著根?現(xiàn)在落魄了才回來,沒門!”,少數(shù)體育評論員說 “要考慮時代背景”,但根本沒人聽。
最后因為 “曾損害國家利益”,她的國籍申請沒通過,只能繼續(xù)在日本熬日子。
從萬眾矚目的國乒新星,到無家可歸的落魄者,何智麗的人生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
結語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她當初有多決絕,現(xiàn)在就有多狼狽。80 年代國乒的 “讓球制” 有時代局限,但她的選擇,終究沒平衡好個人追求和集體情感。
說到底,不管什么時候,“根” 和 “情” 不能丟,不然再風光,最后會落得個什么結局誰也說不準。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