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状髱煟狐S宗洛的戲骨人生
作者:山佳
初識黃宗洛,是源于經(jīng)典電視劇《大宅門》里那位老佛爺身邊的紅人—— 常公公。當白家二奶奶為收回老號,將一套四合院與兩位姨太送到他面前時,老爺子樂得眉眼彎彎,顫巍巍一句 “長得可真俊啊”,把一個貪利市儈卻又帶著幾分滑稽的大太監(jiān)形象,刻進了無數(shù)觀眾的記憶里。
雖是配角,卻能在群戲中如此出挑,足見其表演功力。后來得知,黃宗洛與兄長黃宗江、姐姐黃宗英并稱為“黃家三杰”,更讓人感慨:這位深耕 “小龍?zhí)住?的演員,終究憑著執(zhí)著與匠心,在演藝界闖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
01 戲韻世家,稚子初萌
1926 年 9 月 26 日,黃宗洛降生在浙江瑞安的書香世家。黃家祖輩曾出四位進士,到了父親黃曾銘這一代,更是清末最后一屆洋翰林,留學日本歸來后成為電機工程師。家中手足七人,他排行老六,兄弟四人本按 “江淮河漢” 取名,他本該是 “宗河”,最終卻定名 “宗洛”,下有幼弟宗漢。
父親黃曾銘酷愛戲曲,在北平時常包下戲院包廂,閑時便攜妻帶子同賞名角。耳濡目染間,黃家子女皆與藝術(shù)結(jié)下緣分。后來舉家輾轉(zhuǎn)青島、天津,年少的黃宗洛早已是個地道的“小戲迷”—— 每月零花錢悉數(shù)攢下買票,劉寶全的京韻大鼓、白云鵬的梅花大鼓、“小蘑菇” 的相聲、侯寶林的段子,他都一一追賞。散場歸家,還會興致勃勃地模仿臺上的唱念做打,將精彩片段復(fù)盤再三,戲韻就此在心中扎下了根。
02 陰差陽錯入戲行,小角初露鋒芒
1946 年,黃宗洛考入燕京大學心理學系,卻因內(nèi)戰(zhàn)爆發(fā)無心治學。1948 年,他輟學奔赴解放區(qū),彼時兄長黃宗江、姐姐黃宗英已在舞臺上嶄露頭角。上級部門得知他的家世,推測其有表演天賦,便將他分配至文藝學院,后進入文工團。
1952 年北京人藝正式成立,黃宗洛成為第一批元老。院長曹禺的新作《明朗的天》由焦菊隱執(zhí)導(dǎo),他獲封男主角陳亮,本是揚名立萬的良機,可他塑造的角色卻毫無靈氣。來看彩排的曹禺不禁嘆道:“陳亮不亮!” 男主角就此易人,他轉(zhuǎn)而飾演一個小特務(wù)。
雖是不起眼的配角,黃宗洛卻絲毫不敢懈?。阂慕雷止首魉刮?,從神態(tài)到語氣都透著“骨子里的壞”。導(dǎo)演焦菊隱見狀眼前一亮,贊道:“這個燕京的小學弟,有戲!” 這次經(jīng)歷讓黃宗洛看清了自己的定位 —— 駕馭不了主角,卻能把小角色演活。正如業(yè)內(nèi)那句箴言:“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人才可用!”
03 笨功磨戲骨,龍?zhí)壮山?jīng)典
老舍名作《龍須溝》中,黃宗洛只得到一個群演名額。恩師焦菊隱點撥他:“你就模仿一個賣酸梨的老頭。” 為了這個連一句臺詞都沒有的角色,他自掏腰包買梨,跟著街頭賣梨老頭走街串巷,聽老人嘆 “有轍誰干這營生”,感受底層生計的辛酸;每天記筆記分析神態(tài)舉止,甚至親自挎籃吆喝實操。這份較真,讓焦菊隱對黃宗洛愈發(fā)看重,也讓他漸漸摸透了“以小見大” 的演藝門道。
真正讓黃宗洛聲名鵲起的,是《茶館》里的松二爺。這個旗人子弟膽小懦弱、拘泥舊禮,卻又藏著幾分善良。為了貼近角色,黃宗洛整日身著長袍馬褂,揣著挖耳勺、荷包、玉佩、煙壺,泡在隆福寺、安定門的老茶館里,觀察喝茶人的言行舉止;登門拜訪旗人遺老,學打千請安的規(guī)矩,連“退二步進一步” 的細節(jié)都反復(fù)打磨。
《茶館》第二幕中,松二爺與常四爺久別重逢,拍肩寒暄間突然想起未行禮,忙補上旗人禮節(jié),轉(zhuǎn)頭又記起沒給王掌柜請安,一邊作揖一邊念叨“還有太太、少爺呢”—— 這一連串動作,把清朝遺老的迂腐可笑與懦弱善良演得活靈活現(xiàn)。
上世紀八十年代,《茶館》赴日演出,日本觀眾戲稱他為“鳥人松二”,黃宗洛大笑回應(yīng):“松二爺這人物附體了,附到我心里了,我與角色合二為一,這樣演戲沒法不動人。”
04 龍?zhí)壮纱髱?,匠心傳后?/strong>
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黃宗洛漸漸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他曾自嘲“長得寒磣”,演不了光鮮主角,卻堅信 “紅花還需綠葉配”,甘愿深耕配角,做個 “有自知之明” 的龍?zhí)住>枚弥?,他成了公認的 “龍?zhí)状髱煛薄?一個以 “龍?zhí)住?揚名的演員,其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
有人問起秘訣,黃宗洛坦言:“沒別的,笨干、苦干、傻干!當綠葉更能練出真本事,要讓觀眾在幾分鐘內(nèi)記住你,非有絕活不可!” 在星光熠熠的 “黃家三杰” 中,他曾是最不起眼的一個,卻憑著這份執(zhí)著,成了手足中演藝生涯最長的人。
2012 年 6 月 30 日,這位 “龍?zhí)状髱煛?與世長辭,享年 86 歲。如今重溫 82 版《茶館》,人們依然忘不了松二爺凄然回頭時那句叮囑:“王掌柜,別忘了照看我那黃鳥啊……” 這句臺詞背后,是一位演員用一生踐行的信念:哪怕是配角,也能憑匠心成為永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