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出生的屬虎人,如今大多過著讓旁人羨慕的晚年。老陳退休后被原廠返聘當顧問,日薪是退休金的3倍。
他的1985年筆記本里,德語術語和茶水漬都還清晰。當年別人打牌時他啃機械書,引進設備時他查德語詞典。
“38年工齡沒請過一天假”,他說運氣是熬夜熬出來的。65歲的李阿姨晨練40年沒斷過,運動鞋換了8雙。
去年登黃山,她幫年輕游客背行李,體檢指標比40歲的還好。
醫(yī)生說她每年能省好幾萬醫(yī)療費,這是跑出來的“健康本”。王叔下崗后開小賣部,柜臺下壓著本“幫襯本”。
里面記著鄰居20年的賒賬,如今當年的男孩要幫他擴連鎖。
“當年幫人沒想回報”,他說日子甜是互相暖出來的。老周抽屜里擺著8本資格證,退休后組社區(qū)維修隊。
去年光維修費就賺了10萬,他說手里有活心里才踏實。
趙伯伯夫婦月入過萬,去年冬天去挪威看了極光。他發(fā)朋友圈:“年輕時攢的不是錢,是老了說走就走的底氣。
”劉奶奶用紙箱做教具帶孫子,抖音號“虎奶奶帶娃記”點贊超20萬。
評論區(qū)求教程,她說帶娃也得學新招,不能守著老一套。吳爺爺排戲提前一小時到,演《定軍山》掌聲響了半分鐘。
“現(xiàn)在才是最好的年紀”,他說有時間、有積蓄、有喜歡的事。
有人說這是“屬虎人的順遂”,可社區(qū)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更實在。這代人平均配置2.3份保險,60歲后還在學手機攝影、視頻剪輯。
90%幫子女還房貸、帶孫輩,卻不覺得是“付出”,是“互相幫襯”。社會學家說他們把“攢”的傳統(tǒng)和“活”的理念結合,走出獨一份的晚年路。哪有什么玄學?
日子里的甜,是年輕時多下的功夫、多攢的本事。就像老陳說的:“運氣是熬出來的”,李阿姨說的:“健康是跑出來的”。
王叔說的:“溫暖是互相給的”,老周說的:“踏實是手里有的”。
有人問:“不屬虎的能學嗎?”答案在他們的故事里——今天多攢一點,未來就甜一分。想知道更多62年屬虎人的晚年故事?
點個關注,下期接著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