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這事本來有機會好好解決。羅永浩核心就是想讓西貝“把預制菜標明白”,畢竟2025年預制菜都快賣到5000億規(guī)模了,大家不是不能接受工業(yè)化生產(chǎn),怕的是被蒙在鼓里還多花錢——花著現(xiàn)做菜的錢,吃的是微波爐熱的半成品,完了還要為品牌說的“情懷”買單。
可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第一反應不是溝通,而是硬剛:“羅永浩這話害了我們,肯定要告他”。就這態(tài)度,直接把“該不該用預制菜”的討論,變成了“大企業(yè)欺負普通消費者”的罵戰(zhàn),西貝攢了這么多年的好口碑,一下就裂了縫。
為了證明自己“沒毛病”,西貝又搞了個“全國門店后廚直播”,結果反而把自己的問題全暴露了。鏡頭里,能看到保質(zhì)期18個月的冷凍海鱸魚、24個月的凍羊腿,廚師拿著復合調(diào)味料兌水就成了雞湯——這一下,大家對西貝“現(xiàn)做現(xiàn)炒、新鮮地道”的期待,全碎了。
要是說預制菜是“導火索”,那西貝后來的公關操作,就是往火里潑汽油。9月23號,西貝官方公眾號發(fā)了一篇《七歲的毛毛:我以為我再也吃不到西貝了》的小作文。文中描述,一名7歲的男孩毛毛聽說西貝要倒閉,沖進店里抱住店長大腿哭,媽媽怎么哄都沒用,就喊“我就要吃西貝”。
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公關”就是沒有公關,畢竟現(xiàn)在民眾的關注熱點已經(jīng)被“喜馬拉雅放煙花”等轉移。令人意外的是,西貝公關本就堪憂的智商與情商,在面對 “一碗湯換北京一套房” 這則離譜故事時的表態(tài),把大家關注的焦點,再度集中到了西貝身上。
視頻中,西貝北京六里橋旗艦店店長劉某霞講述了一段離奇經(jīng)歷。她2002年在門店工作時,接待了一位來自內(nèi)蒙古的顧客。該顧客先是提出要一碗羊肉湯、一碗涼湯卻只付一碗的錢,此后她多次服務這位顧客。2004年這位顧客要去養(yǎng)老院,竟要將北京一套房子送給她,17 歲的她嚇得拒絕。
此情節(jié)太過離奇,許多網(wǎng)友難以置信,按劉某霞所述她2004年17歲,她2002年就在西貝門店工作了,那她當時豈不是只有15歲。這樣算的話,西貝是不是已經(jīng)涉嫌使用“童工”了?
9 月 25 日,有記者致電西貝服務熱線,客服確認這個視頻是“真人真事”,但對于劉某霞是否 15 歲就在西貝上班表示不清楚。網(wǎng)友們紛紛吐糟這又是西貝的又一次“災難性公關”。
信任沒了,生意自然就垮了。9月23號,天眼查上能看到,西貝在廣州的公司變了股東,一些老股東走了,連法人、執(zhí)行董事這些職位都辭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核心團隊對西貝徹底沒了信心,要趕緊跑路避坑。差不多同時,蘇州繁華地段的西貝繁花中心店也貼了閉店通知,雖說理由是“商場合同到期”,可這節(jié)骨眼上關門,誰都知道經(jīng)營困難,這就像最后一根稻草,把西貝壓得更狠了。
回頭看西貝這事兒,真不是預制菜的錯。預制菜本來就是餐飲發(fā)展的趨勢,大家能接受,前提是“明說”和“值這個價”,不是被瞞著、花冤枉錢。品牌想升級也沒錯,可光靠編故事、搞虛的,根本站不住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