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作為演員和導演,在演藝圈已經(jīng)頗具知名度,而她的書法才華更是為她“才女”形象增色不少??陀^來看,徐靜蕾的書法技藝確實值得稱道。從她的作品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她自幼打下的扎實基礎,她的書法風格已經(jīng)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目。與許多半路出家、缺乏專業(yè)指導的演員相比,徐靜蕾的書法水平顯然高出一籌。她的作品不僅技法嫻熟、字體飄逸,而且下筆行云流水,顯示出她深厚的書法功底。徐靜蕾的書法作品,如她臨摹的《蘭亭序》,展現(xiàn)了她對傳統(tǒng)書法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其藝術(shù)成就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關(guān)于徐靜蕾的書法,網(wǎng)上確實存在不同的聲音和觀點。許多人對她的書法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她的書法“堪比專家”、“驚艷眾人”。然而,也有人認為她的書法在取法上不夠高,對經(jīng)典書法的深入理解不足,導致用筆粗糙,結(jié)體帶有習氣。這種看法認為,盡管徐靜蕾的書法在一般愛好者中已經(jīng)算是高水平,但對于她自己對書法的重視和自我要求來說,人們期待她能達到更高的藝術(shù)水準。
綜合來看,徐靜蕾的書法在演藝圈中確實獨樹一幟,她的書法作品顯示出自幼練習的基本功,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不過,書法藝術(shù)的精進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深入的過程,對于徐靜蕾而言,也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進一步提升她的書法技藝,以達到專業(yè)書法家的水平。
徐靜蕾的書法對經(jīng)典不夠深入,這似乎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可能不令人信服。然后,讓我們給出一個客觀的例子來證實這個判斷。徐靜蕾的作品中有許多漢字不規(guī)范的地區(qū)。例如,她用草寫道:“每一件大事都是安靜的,不相信今天沒有古老的圣賢”。其中,“每一個”字似乎都寫了一本草書,但它不是標準的草書,而是出于虛構(gòu)。
草書并不是僅僅將字跡書寫得連綿不斷,它遵循著一套嚴謹和精確的書寫規(guī)則,可以說,草書的書寫規(guī)范在難度上甚至超越了篆書。在草書的書寫過程中,任何一筆的缺失、多余或位置不當,都可能導致字跡失真,不再是原本的字。
在眾多書法風格中,草書無疑是學習難度最高的。學習者不僅需要具備與草書相匹配的自由奔放的個性,而且草書的書寫規(guī)則本身也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知識。不過,草書的結(jié)構(gòu)和構(gòu)成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如果學習者對篆書有所了解,并且熟悉漢代的簡牘書法,那么他們將更容易掌握草書的精髓。
關(guān)于如何學習草書的討論,我們暫時擱置一旁,轉(zhuǎn)而探討徐靜蕾的書法作品。在她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時??梢砸姷揭恍┎缓铣R?guī)的書寫方式,這反映出她在書法基礎方面的薄弱。徐靜蕾可能認為某些字就應該按照她的方式來寫,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寫法并不符合書法的規(guī)范。簡而言之,她的書法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種主觀臆斷和自我中心的傾向。
盡管徐靜蕾可能未曾涉足篆書領(lǐng)域,對章草也缺乏深入的了解,但這并不意味著她無法掌握草書的精髓。通過反復臨摹經(jīng)典的草書字帖,她完全有可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一些基本的字形。回想起在大學時期,草書課程的第一節(jié),老師就要求每位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臨摹孫過庭的《書譜》五遍。這一要求的目的并不在于臨摹得多么完美,而是在于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來牢記草書的書寫規(guī)則。
徐靜蕾在草書的臨摹上似乎投入不多,即便有所涉獵,也未能深入,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書法學習主要受到了當代著名書法家周慧珺的影響。周慧珺的書法受到了米芾和黃庭堅的影響,在當代書法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然而,周慧珺的成名并非偶然,其書法雖然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過度放縱的問題。
徐靜蕾在模仿周慧珺的書法時,似乎只學到了表面的形式,而未能領(lǐng)悟到周慧珺書法中用筆的精妙、線條的流暢和結(jié)構(gòu)的和諧。她所學到的,反而是周慧珺書法中那些粗糙的用筆、僵硬的線條和無度的結(jié)構(gòu),而周慧珺書法中那種大氣磅礴的風骨卻被忽略了。選擇學習現(xiàn)代人的書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這樣的學習往往難以達到高遠的藝術(shù)境界。如果連現(xiàn)代人書法的精髓都無法掌握,那么想要達到高格調(diào)和高水平的書法作品就更加困難了。
徐靜蕾的書法作品中,除了字法上的不準確之外,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別字的問題。以她抄錄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例,這首詩總共只有28個字,她卻寫錯了6個字。例如,“渭”字的筆畫模糊不清,看起來像是寫成了“謂”;“輕塵”被誤寫為“清晨”;“青青”被錯誤地寫成了“清清”;“盡”字則被誤寫為“進”。
王維的這首詩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經(jīng)典古詩之一,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shù)?。徐靜蕾將這樣一首廣為人知的詩抄寫得錯誤百出,確實令人感到意外。這可能表明,盡管她能夠背誦這首詩,但對于詩中的具體字詞和含義并沒有深刻的理解。
這種對詩歌內(nèi)容的不熟悉,實際上比完全不會背誦還要糟糕。如果一個人不會背誦,他們可能會更加謹慎地對待抄寫工作,仔細檢查每個字詞,以確保準確性。然而,如果一個人自認為已經(jīng)掌握了詩歌的內(nèi)容,卻實際上并沒有理解其真正含義,那么在抄寫時就可能過于自信,導致錯誤頻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