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LG圈子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不怕對手強,就怕對手有文化。
你永遠不知道跟你打架的對手里面,到底有幾個博士,又有沒有拿著量子力學理論跟你打游戲。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率土之濱》里,就有這樣一位名為“百川丨記憶”的物理博士。在南京大學攻讀多年的他,將自己的主攻方向用在了游戲中,給對手來了一出別開生面的“物理學奇跡”。
更關鍵的是,人家這番操作還并非生搬硬套,是真有說法在里面的。
比如他就通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剖析了同盟內(nèi)耗的本質(zhì)。如果在第一階段就放任大家無序地爭奪資源,反而會容易無端損耗團隊戰(zhàn)斗力,降低資源獲取的效率。
所以人家直接提出了一個“熵減戰(zhàn)略”,明確資源分配規(guī)則和作戰(zhàn)分工,從根源減少了內(nèi)耗。
第二階段的跨州作戰(zhàn),這位博士又拿出了量子糾纏理論來解讀同盟關系,講述了一個決策所引發(fā)的全局影響。為了能將這種影響轉(zhuǎn)化為優(yōu)勢,他在同盟之間寰轉(zhuǎn),讓不同勢力的戰(zhàn)略協(xié)同實現(xiàn)了同步。
到了2025年校友賽,博士為了能讓自己所在的盟會拿下名次,還專門邀請大家來到線下,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答辯會”。在會上,他又精心對自己的理論進行了剖析,并一一解答臺下提出的疑問,愣是讓一群上次涉及物理還是在高中的盟友,搞明白了這其中的精髓。
要是我上學那會能碰到這么接地氣的“物理老師”,怕是早就考上名校了。
當然,對于這位物理學博士的操作,SLG圈子的玩家早都見怪不怪了。畢竟《率土之濱》都是“文化人”的印象,早就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
就在上個月,《率土之濱》里就有一家名為“陷陣之志”的家族,把家族納新搞成了閉卷考試,不足60分的玩家甚至還會被“開除率籍”。
而他們出的試題內(nèi)容還挺豐富,三國故事、游戲規(guī)則、高中數(shù)學應有盡有,甚至還把情感問題也給算了進去。因為考的實在太豐富,他們也因此被玩家們冠上了“率土教委”的名號。
玩家們并不是對這種方式有意見,陷陣之志也沒打算用這種方式來篩選玩家,他們只是想告訴每一個申請者,不管你是否有著足夠的游戲?qū)嵙Γ膊还苣銓κ裁丛掝}感興趣,這里總有一種適合你的相處方式??此瞥鲱},實則早已把那份人情味在無形間融入其中。
《率土之濱》的確有很多“文化人”,但他們身上沒有絲毫文化人那種教條和難以接近。相反,他們還利用自己的生平所學,撰寫了一道道言辭激昂的檄文詩詞,創(chuàng)作了一篇篇氣勢磅礴的史記故事,一同打造著專屬于“率土人”的文化圈子。
一些的精品之作還獲得了國家圖書館的青睞,和《后漢書》《魏文帝集》等珍貴典籍一同,傳遞著綿延兩千年的歷史余音。
這或許就是《率土之濱》,是SLG游戲所具備的獨有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