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金耀九州——中國古代金銀器的文明印記”特展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館盛大開幕。本次特展由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鑒定站)、科學出版社、安徽廣電傳媒產(chǎn)業(yè)集團共同主辦,展出時間為2025年9月28日至2026年1月6日,展期逾三個月。
來看鏡頭下的第一現(xiàn)場
展覽匯聚全國22個省、市和自治區(qū)的61家單位,共計362件/套(490件)展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9件/套(197件),占比38.3%,這是安徽舉辦的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金銀器特展,也是匯聚珍貴文物最多的臨時展覽。展覽以中國目前最早的金飾為切入點,聯(lián)合三星堆、金沙、武王墩、燕下都、海昏侯、何家村、法門寺、江口沉銀、明定陵等全國重要遺址的精品文物。這些金銀器不僅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信仰與審美,同時更深深烙印了中華文明的古老印記。每一道紋飾,每一處細節(jié),都澎湃著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與自信力。它們的熠熠光輝,是古老智慧與時代華章的碰撞,彰顯了民族的氣度,也昭示著磅礴的氣韻。
展覽跨越千年時光,以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出土的金耳環(huán)為起點,循著“精工飾紀”“器載萬象”“財富尺度”“萬象光華”四大篇章徐徐展開。展覽不僅系統(tǒng)梳理金銀器在古代社會中的多重核心價值,更清晰勾勒出中國金銀藝術從萌芽到鼎盛的歷史脈絡。
文化傳承民族自信,文明共育時代精神。從2025年9月28日至2026年1月6日,安徽博物院蜀山館二樓特展廳,我們誠邀您走近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珍品,于金銀流轉的煙火氣息中,觸摸古今相通的生活情感;在方寸紋飾鐫刻的文明印記里,讀懂中華文明的浩瀚深邃。
供稿:陳娜
編輯:何瑤
終審:劉華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