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改革報)
轉(zhuǎn)自:中國改革報
□ 本報評論員 王春華
臺風“樺加沙”來襲前,朋友圈里流傳著一個段子:“深圳?深圳是不可能停工的!”然而,當這場號稱“30年最強”的臺風真正兵臨城下時,人們看到的不是硬扛,而是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現(xiàn)代防災智慧展示。
“樺加沙”在廣東近岸移動的19小時里,遭遇了一場精心設計的“圍剿”。氣象專家形容,就像給臺風設置了“減速帶”:大陸架淺海讓它“吃不飽”,陸地摩擦讓它“跑不動”,北方南下的干冷空氣更是直接切斷了它的“水汽命脈”。而這出“三重暴擊”的大戲,早就已經(jīng)被超級計算機精準預測。超強臺風登陸前77小時維持巔峰,最終以13級強度擦肩而過,廣東不僅沒亂,而且很穩(wěn)。
臺風還沒來,深圳的兩萬棵樹已經(jīng)被“理發(fā)”,13萬棵樹被“五花大綁”,麥當勞叔叔也被綁成了“粽子”,垃圾桶集體“放倒”,就連商戶都自發(fā)為玻璃門貼上防爆膜。這些有幾分滑稽的畫面,實則是城市安全防線的生動注腳。
當周邊城市紛紛按下“暫停鍵”,深圳卻在上演一場精準的“節(jié)奏控制”:9月23日下午2:00宣布停工;晚上6:00地鐵還在跑,就為了把200萬打工人安全送回家;晚上8:00全市公交系統(tǒng)還在“查漏補缺”。這種“漸進式停擺”背后,讓我們讀懂的,是一座超大城市應急管理的藝術與動人的城市溫度。
9月24日凌晨3:00,風速180公里/小時,無人機編隊在暴雨中穿行,實時傳回的畫面在指揮中心大屏上跳動……路面的樹木倒塌,幾分鐘就有激光清障炮到場進行精準切割。更有機動靈活的“兩棲救護車”在積水區(qū)跋涉。正是這些在風雨中穿梭的“未來裝備”,共同構(gòu)成了廣東應對這場天災的硬核防線。
狂風暴雨中,深圳1.5萬名應急人員通宵未眠,82支救援隊雨中待命,設置了865個“避難所”——有24小時熱水、有女性專區(qū)、有兒童樂園……一個外賣小哥,把流浪貓一只只抱進地下車庫。
30萬人大轉(zhuǎn)移,零傷亡;100萬瓶免費水,無哄搶;近2000萬人的城市,一夜靜默,又一夜重啟。
面對臺風,廣東能夠牢牢穩(wěn)住陣腳,靠的不僅是運氣,更是一套科學預判、科技賦能與精心準備相結(jié)合的系統(tǒng)打法。這場成功的防災實戰(zhàn),恰逢其時地檢驗了“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扎實成效。
感謝每一位在臺風中默默堅守的無名英雄,是你們的負重前行,換來了我們的歲月靜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