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黃敏
攝影:極目新聞記者 李輝
“越王勾踐以血鑄劍、嫁女聯(lián)姻楚國、聯(lián)合楚國共同征伐吳國、最終成為一方霸主……”9月28日,沉浸式真人全息舞臺劇《遇見·勾踐劍》在湖北省博物館西館小火神全息劇場上演。劇情中,全劇以出土文物和歷史背景為依據(jù),結合文學想象和戲劇演繹,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跨越兩千多年的對話。
《遇見·勾踐劍》以楚越結盟為主線,通過勾踐歸國、鑄劍復國、西施入?yún)?、越楚?lián)姻、滅吳稱霸等篇章,講述了勾踐劍為何鑄造、又如何流入楚國的傳奇歷程;最后再穿越時間的長河,把觀眾拉回到現(xiàn)實,感受出土勾踐劍、夫差矛的文化承載力和傳播力。沉浸式全息劇《遇見·勾踐劍》,數(shù)字科技與歷史脈絡交相輝映。一批優(yōu)秀青年演員生動演繹了勾踐、西施、越姬及鑄劍師等角色。借助全息光影技術,這些形象立體鮮活,傳遞出春秋時期的君臣之情與生死大義。在30分鐘的演出中,文物不再是靜置于展柜中的器物,而是“活”起來、可與觀眾握手對話的“老朋友”。
《遇見·勾踐劍》中的“劍魂”角色,是勾踐相關戲劇創(chuàng)作中的一大創(chuàng)新。它作為勾踐性格的另一面,代表不同的聲音,極大豐富了人物內(nèi)心的層次與深度。“劍魂”一角的演員在整個表演過程中,也可圈可點,形象鮮明,情感充沛,增強了全劇的感染力。
今年是越王勾踐劍出土六十周年。作為湖北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越王勾踐劍成為了觀眾在省博必打卡的文物,它的展廳前常年排起長隊。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張曉云介紹,《遇見·勾踐劍》上演后,觀眾看完了文物越王勾踐劍,就可以沉浸式體驗全息影像與真人表演深度融合的全息劇《遇見·勾踐劍》,就像人們看完了文物曾侯乙編鐘,去欣賞《編鐘樂舞》演出一樣,能帶給觀眾更為立體的感受。
這不是湖北省博物館第一次打造沉浸式全息劇。三年前,湖北省博物館設立全息劇場,成為全國文博系統(tǒng)推動文化、科技與旅游融合的創(chuàng)新舉措。首部沉浸式全息歷史劇《遇見·楚莊王》于2023年4月首演,被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評為“2023年度世界十大場館沉浸式體驗案例”,并于2025年8月31日圓滿落幕。該劇依托VR全息技術,實現(xiàn)楚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三年來已深入人心,吸引數(shù)十萬觀眾觀演。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