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新加坡教育部長李智陞在國會辯論政府施政方針時指出,教育部將從更新應對社會問題的方式與推進教育體系改革兩方面著手,全面提升國人應對未來挑戰(zhàn)的能力。他強調,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yǎng)年輕一代的敏捷性、韌性、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同時加強社會同理心。
李智陞指出,過去政府與社區(qū)在解決社會問題時往往“各自為政”,而如今施政方針已轉向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他以提升版社區(qū)聯系站(ComLink+)和幼兒培育輔助計劃為例,說明新加坡在應對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問題上的策略轉變。這些計劃旨在幫助更多家庭和孩子獲得發(fā)展機會,實現向上流動。
新的協作模式需要建立全新的架構、政策、標準作業(yè)程序及數據系統(tǒng),以促進更緊密的合作。“這并不容易,需要時間建立信任、動員社區(qū),但這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p>
李智陞強調,當前社會仍將教育視為一場“競賽”,資源豐富的家庭往往占得先機,而弱勢家庭的孩子則面臨更大的追趕壓力。這種機會鴻溝若得不到彌合,將進一步加劇社會不平等。
為此,教育部將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學校資源,為低收入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深化與家長、社區(qū)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推動教育觀念轉變,讓不同背景的學生都有機會發(fā)揮所長,避免單一標準的競爭模式。
李智陞表示,教育體系的核心使命是確保每一個孩子,無論起點如何,都能獲得發(fā)展機會,實現理想,并最終回饋社會。
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新加坡的教育必須超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注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富有同理心且具備適應力的人才。教育部將通過系統(tǒng)性改革與社會協作,助力國人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國會丨來源
新加坡國會丨圖源
免責聲明:
1.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作品,版權屬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上新加坡眼官網看新聞更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