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yī)學界)
轉自:醫(yī)學界
最新研究表明,我國可手術肺癌患者群體特征發(fā)生巨變,不抽煙、年輕女性等占比持續(xù)升高。
這或許意味著,肺癌篩查策略是時候改變了。
撰文 | 燕小六
一項涵蓋三甲腫瘤醫(yī)院16年臨床數據的研究最新披露,中國可手術肺癌患者的群體結構發(fā)生了巨變!
其中,年輕、女性、不抽煙者的比例都在飆升,整體女性患者的占比從2006年29.9%,持續(xù)升至2021年59.5%,超過男性。
近日,國際知名腫瘤學期刊《肺癌》發(fā)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胸外科陳海泉教授團隊研究,首次全面揭示中國人群可手術肺癌的疾病譜正在發(fā)生深刻變遷?!拔覀?yōu)榇搜芯炕I謀了多年。”陳海泉教授對“醫(yī)學界”表示。
據了解,國內此前有過類似分析,觀察到多個肺癌診療中心患者男女的比例、年齡及病理類型等變化,但缺乏吸煙狀況的相關數據。而此次陳海泉團隊的研究雖為單中心,但各維度的數據齊全。
“我們洞察到可手術肺癌患者群體的特征變化,為未來我國肺癌預防、早期篩查和臨床實踐,提供了關鍵的循證醫(yī)學依據。”陳海泉說。
我國肺癌患者結構“巨變”
肺癌是我國發(fā)病率、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惡性腫瘤。外科手術是根治早期肺癌最主要的手段,早期患者長期生存率遠高于晚期。因此,洞察可手術肺癌患者群體的特征變化,能最敏銳地反映出發(fā)病趨勢、篩查效果、臨床診治水平的變遷。
陳海泉團隊本次的研究是迄今國內同類研究中規(guī)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的研究之一,全稱為《手術治療的肺癌的演變趨勢:一項基于醫(yī)院的16年流行病學分析》。
在回顧分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2006年至2021年、共21743例(女性11802人)可手術肺癌患者的數據后,團隊發(fā)現一系列重要的結構性改變。
第一,肺癌以男性為主的傳統(tǒng)觀念被顛覆,女性、年輕不吸煙者比例迅速攀升、成為“患病新常態(tài)”。
數據顯示,16年間,在我國可手術肺癌患者中,女性、不吸煙者的占比,分別從2006年29.9%、42.3%,持續(xù)升至2021年的59.5%、72.0%。令人意外的是,女性患者中不吸煙者的比例高達97.5%。
此外,年輕肺癌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增長非常明顯。
總體來看,45歲以下患者的比例從6.2%上升至15.4%。其中,年輕女性患者的比例從3.4%激增至19.2%,增幅遠超男性。
第二,肺癌病理類型更迭明顯,肺腺癌成為絕對主導分型。
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包括腺癌、鱗癌、小細胞肺癌。在10年前,腺癌患者與鱗癌患者的占比基本相當。但團隊最新的研究發(fā)現,近年肺腺癌的比例已從41.2%上升至75.9%,成為絕對主要的病理類型。
與之相反的是,與吸煙關系更為密切的鱗癌比例,則從41.2%下降至11.9%。
陳海泉告訴“醫(yī)學界”,這一變化可能與人群吸煙率下降、篩查手段(低劑量螺旋CT等)對周圍型腺癌的高敏感性等有關。
第三,早期診斷率大幅提升。
研究顯示,確診時為0-Ⅰ期的可手術肺癌患者比例,在16年間從37.1%躍升至85.0%,意味著超過八成患者可在早期獲得根治性手術機會。
這與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直接相關。研究中,陳海泉團隊發(fā)現,因體檢發(fā)現肺癌的比例從44.0%上升至70.5%,早期診斷率明顯增長。
篩查、防治策略要更新了!
“若繼續(xù)將肺癌篩查和高危人群的定義局限于‘中老年’和‘重度吸煙’者,將會漏掉大量年輕、不吸煙的患者群體,尤其是女性患者?!标惡H淌诟嬖V“醫(yī)學界”,此次研究清晰表明,我國肺癌的流行病學特征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這種結構性變化并非中國獨有,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和地區(qū)也有類似發(fā)現。
事實上,早在2010年前后,陳海泉教授就已洞察到前述肺癌流行病學的新特質,并持續(xù)展開相關研究。
陳海泉曾攜團隊發(fā)起過兩個篩查項目,明確揭示了中國不吸煙的年輕女性,是磨玻璃結節(jié)型肺癌的高檢出人群。其中之一是他和團隊通過大規(guī)模早期篩查,在上海閔行6個社區(qū)和不同地區(qū)6家醫(yī)院的員工體檢數據中,進一步確認相關發(fā)現。
美國胸外科醫(yī)師協會倫理委員會主席Richard I. Whyte教授曾評論,既往認為,CT篩查的主要人群是所謂的“高?!比巳骸夏辍㈤L期吸煙者,而陳海泉團隊關于中國醫(yī)院員工的肺癌篩查研究,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觀念。
截至目前,全球不少肺癌篩查研究和指南參考的仍是美國經驗,即根據年齡、吸煙史,選擇“高危人群”。
《中國肺癌低劑量CT篩查指南(2023年版)》在美國建議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考慮了空氣污染、生物燃料使用等危險因素,但仍未納入針對年輕、不吸煙女性的具體篩查指導。
而基于此次的最新研究,陳海泉教授表示,不吸煙、年輕女性、早期肺癌病例的增加,以及主要病理亞型變化,對中國肺癌防控形成潛在挑戰(zhàn)。他再次強調,其團隊創(chuàng)新提出的“低齡、低頻”篩查策略,或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覆蓋被現有診治指南忽略的女性、不抽煙者等人群。
陳海泉解釋,所謂“低齡”,就是考慮到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fā)生肺癌,低劑量螺旋CT(LDCT)的基線篩查時間可以提前。2020年,陳海泉曾提出,非“傳統(tǒng)”高危人群應在30歲左右,進行第1次的基線篩查。
“低頻”則指若第一次篩查結果為陰性,后續(xù)可以根據年齡、其他危險因素等,確認篩查頻次。對于“低齡者”,兩次低劑量LDCT篩查的間隔時間,可以延長到5-10年,但第1次LDCT篩查出結節(jié)的,應進入結節(jié)評估和診療過程。
“近年來,因各種原因,臨床發(fā)現不少十幾歲的肺癌患兒,我們團隊接診過的最小年齡患者僅9歲,是磨玻璃結節(jié)型肺癌?!标惡H嬖V“醫(yī)學界”,臨床現狀也反映出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啟動基線篩查的重要性。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胸外科陳海泉教授。/圖源:醫(yī)學界
早期肺癌手術,也有講究!
陳海泉教授表示,年輕不抽煙者即使發(fā)現肺癌,大多是磨玻璃結節(jié)型肺癌,屬于特殊的早期肺癌。但由于低齡肺癌誘因不明,學界難以提出明確的預防方式,正確篩查是早發(fā)現、早干預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部分多發(fā)結節(jié)患者,手術可能無法完全切除磨玻璃結節(jié)型肺癌。即使勉強切了,患者往往面臨肺功能損失大、生活質量下降、社會心理壓力等挑戰(zhàn)。
因此,在“低齡低頻”篩查的基礎上,陳海泉團隊又提出“外科治愈窗口期”的理念,即磨玻璃結節(jié)型肺癌是特殊的臨床亞型,又是肺癌自然病程中的特殊病理階段,在該階段內無論何時進行手術切除,患者5年不復發(fā)的生存率均可達100%。這一策略有助于避免過度治療。
陳海泉的理念得到國際學界的認可。今年9月21日,頂刊《胸科腫瘤學雜志》在線發(fā)表陳海泉牽頭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了對特定類型的肺部多發(fā)性磨玻璃結節(jié)患者,在“外科治愈窗口期”內實施主動監(jiān)測策略安全可靠,患者5年總生存率為100%,且無死亡病例。
“9月16日晚上10點,我們就收到消息、《胸科腫瘤學雜志》接收了我們的投稿,到21日文章在線發(fā)布,期刊編輯比我們都還急,他們知道全球都需要這樣的數據?!标惡H淌诟嬖V“醫(yī)學界”。
《肺癌》一文發(fā)表時,陳海泉教授正在出席美國胸外科學會主辦的國際胸部腫瘤外科大會(ITSOS)。
大會主席、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DavidJones教授高度評價復旦大學腫瘤醫(yī)院胸外科,及科室10多年來對國際肺癌外科個體化治療策略的杰出貢獻。由于在肺癌領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2022年,陳海泉還獲得第三屆價值醫(yī)療泰山獎年度診療方案獎(現更名為“醫(yī)療創(chuàng)新獎”)。
陳海泉教授告訴“醫(yī)學界”,目前,他和團隊正在研究肺癌的過度篩查、篩查不足等相關問題。接下來將進一步研究年輕、不吸煙女性肺癌的出現及其潛在因素。
“綜合前面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早期肺癌檢出率是上升的。但為什么中晚期肺癌的死亡率沒有下降?這可能就和肺癌篩查過度、篩查不足并存有關。我們希望明確定義這兩個概念,更好地指導臨床。”陳海泉教授說。
資料來源:
1.Wang, Jieyu et al. Evolving Trends in Surgically Managed Lung Cancer: A 16-Year Hospital-Based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Lung Cancer. Volume 208,108754. doi.org/10.1016/j.lungcan.2025.108754
2.Wu, Haoxuan., et al. Active surveillance of multifocal ground-glass opacities: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trial (ECTOP1021).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September 19, 2025.
來源:醫(yī)學界
運營:王奧雅
責編:凌 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