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沒下雨時感覺還在過夏天,可只要這雨開始下了,就感覺秋天真的來了。
不得不說,夜晚的雨聲最容易牽動人心,何況是淅淅瀝瀝的秋雨。
千年前的晚唐,詩人李商隱在巴山的秋夜里,被雨聲喚醒,也被一場雨勾起了滿心牽掛,對妻子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來,還寫下了一首詩,簡短四句,道盡了夫妻離別之苦,成為流傳千古的絕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字字義山,晚唐著名詩人,他活躍的年代,社會亂得很,官場更是烏煙瘴氣。
李商隱出身貧寒,但他有讀書天賦加成,自己也比較刻苦用心,因此少年時才名便已遠(yuǎn)揚,得到了不少權(quán)貴的青睞。尤其是大臣令狐楚,把他當(dāng)自家孩子一樣培養(yǎng),教他應(yīng)試做官之道。
背靠大山好做官,本以為李商隱能在官場有個好前程。可后來李商隱考取進士后,應(yīng)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邀請做了其幕僚,在這過程中他遇到了王茂元的女兒王晏鎂,兩人一眼定情,不顧現(xiàn)實阻礙結(jié)了婚。
偏偏令狐楚屬于 “牛黨”,王茂元屬于 “李黨”,當(dāng)時兩黨斗得厲害,李商隱這一結(jié)婚,加上最重視他的令狐楚和王茂元都已去世,因此他成了兩黨都不待見的人。從此他的仕途一落千丈,一輩子都在各地漂泊,沒個安穩(wěn)日子。
不過這段婚姻雖然讓他官場失意,卻給了他最溫暖的情感慰藉。李商隱與妻子王氏的感情顯得尤為珍貴。妻子溫柔體貼,給了他奔波仕途中難得的慰藉??蔁o奈要謀生,婚后因工作原因,兩人聚少離多,“相見時難別亦難”成為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這份沉甸甸的夫妻情,成了他很多詩的靈感來源,《夜雨寄北》就是其中最動人的一首。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來眾說紛紜,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他是寫給自己妻子的。
那年李商隱赴東川公干,正是深秋時節(jié),晚上下著連綿的雨,四周靜得只剩下雨聲。孤獨的環(huán)境里,他滿腦子都是妻子,于是提筆寫下了這首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開篇七個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妻子在信中詢問歸期,詩人卻無法給出明確答案。
一句之中“歸期”兩現(xiàn),前是妻子之問,后是自己之答,“未有期”三字道盡漂泊者的愧疚與無奈,讀著讓人心里一沉。
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 “聚散無?!?嗎?心里盼著團聚,可現(xiàn)實總有各種阻礙。
“巴山夜雨漲秋池”,畫面感一下子就出來了。巴山的秋夜,下著冷雨,池塘里的水因為不停下雨慢慢漲了起來。
這是李商隱眼前真實看到的景象,但又不只是寫景。雨下得越來越大,那越漲越高的池水,多像他心里對妻子的思念啊,一點一點累積,越來越深。
蕭瑟的雨景和濃重的思念混在一起,讓 “愁” 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變得好像能摸得到、看得見一樣。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什么時候能和你一起坐在西窗下?剪著蠟燭芯(古代蠟燭燒久了芯會變長,要時不時剪短,不然光會暗),我告訴你今年秋天的雨有多大,我有多想你。
后兩句是詩人的想象,想象未來相聚時回憶此刻巴山夜雨下對妻子的深深思念。他沒有抱怨現(xiàn)在的離別,反而覺得這份思念,將來會變成兩人聊天時的甜蜜話題。
“巴山夜雨”是當(dāng)下實景,“共剪西窗燭”是未來虛景,這種時空交錯、虛實交織的寫法,讓現(xiàn)在的 “愁” 和未來的 “甜” 交織在一起了,既展現(xiàn)了當(dāng)下的孤寂,又寄托了對未來的希望,讓整首詩的情感更有層次了,也讓短短四句詩包含了無限深情。
另外整首詩的結(jié)構(gòu)也特別精妙,從現(xiàn)在的問答到眼前的雨夜,再到未來的相聚,最后又回到未來對現(xiàn)在的回憶。這種精巧的結(jié)構(gòu)讓思念之情貫穿始終,渾然天成,一點不生硬,不得不佩服李商隱的寫詩功力。
這首 28 字的小詩,不只是記錄了他和妻子的離別,更寫盡了人生聚散的無常,也歌頌了最樸素、最動人的真情。
因此他一直被人記著,一直被人喜歡,成了真正的千古絕唱。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