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為幕,林海為臺。9月26日晚,“跨越山海 文化相逢”中俄馴鹿文化交流晚會在市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演中心溫情啟幕,這場以“馴鹿文化”為精神紐帶的跨國盛宴,用藝術(shù)打破地域界限,讓中俄兩國的文化在根河這片土地上交融碰撞、綻放光彩。
市領(lǐng)導(dǎo)莫新柱、孫娟、古香蓮與俄羅斯聯(lián)邦布里亞特共和國阿倫鄂溫克民族文化中心主任娜杰日達(dá)等嘉賓及現(xiàn)場觀眾共同見證這場跨國文化交流活動。
晚會現(xiàn)場,中俄兩國演職人員攜手登臺,通過舞蹈、歌曲、詩朗誦、馬頭琴演奏等多元藝術(shù)形式,為觀眾打造了一場兼具民族風(fēng)情與國際視野的文化視聽盛宴,傳遞中俄友誼之聲。從節(jié)目編排到氛圍營造,馴鹿元素與各民族藝術(shù)特色貫穿始終。開場舞蹈《庫馬蘭》巧妙融入馴鹿皮毛紋樣靈感,生動再現(xiàn)北方民族與馴鹿相依相伴的生活場景,瞬間將觀眾帶入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中;《牧民歌唱共產(chǎn)黨》的深情演唱,唱出牧民們對黨的感恩之前與赤誠熱愛;俄羅斯歌曲《敦杜夫》(致我的祖國)、《卡拉維利》(仙鶴)以悠揚旋律與真摯情感,傳遞出對祖國的眷戀、對自然的崇敬;敖魯古雅鄉(xiāng)民帶來的《綠色家園》,用質(zhì)樸的嗓音訴說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守護(hù),盡顯敖魯古雅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當(dāng)俄羅斯聲樂組合唱響《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經(jīng)典曲目時,熟悉的旋律引得中俄觀眾不約而同跟著哼唱。
此外,舞蹈《粉墨花旦》、詩歌朗誦《唐詩里的中國》則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馬頭琴齊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龍馬弦韻》盡顯蒙古族音樂的獨特韻味,大合唱《鹿鈴叮當(dāng)》,孩子們清脆的歌聲如同山林間傳來的鹿鈴聲悠揚動聽,埃文基聲樂組合的合唱《庫馬拉-寧姆哈卡爾》《烏蘭-烏德》等節(jié)目,讓觀眾深切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獨特風(fēng)情,見證多元文明的交融之美。
演職人員王梓墨說:“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俄羅斯的大哥哥大姐姐,我對他們的語言,舞蹈和服飾充滿了好奇,我把中國文化演給他們看,他們也會把俄羅斯文化演給我們看,即使我們語言不通,我們也能通過笑容和手勢成了很好的朋友,希望我們的友誼長存,希望中俄友誼一直長久?!?/p>
晚會尾聲,舞蹈《迎接太陽》登場,舞者們用充滿希望和活力的舞姿,為整場演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象征著中俄兩國文化交流的光明未來。
這次晚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中俄兩國的鄂溫克民族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橋梁,更以“馴鹿文化”為獨特切入點,挖掘出兩國同根同源的民族記憶與文明共通之處。也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不同國家同一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中俄兩國人民的友誼增添了更多溫暖色彩。
俄羅斯聯(lián)邦布里亞特共和國阿倫鄂溫克民族文化中心主任娜杰日達(dá):“感謝根河市政府對我們的邀請,今天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節(jié)日,因為中國的鄂溫克族和我們俄羅斯的鄂溫克族同臺一起演出。我們參加演出的這些人員都不是專業(yè)的演員,他們是大學(xué)生,還有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者,雖然他們都從事各行各業(yè),但是他們還年輕,他們有對自己民族的熱愛,有對自己文化的熱愛,我們希望這種交流會源遠(yuǎn)流長。”
根河市鄂溫克研究會會長得克沙:“這次我們兩地鄂溫克族在敖魯古雅相遇,是開啟敖魯古雅鄂溫克族與俄羅斯鄂溫克族的文化交流的開始。以后我們這樣的活動會越來越多,涉及很多的領(lǐng)域,包括養(yǎng)鹿,還有馴鹿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交流,還有我們的馴鹿改良,我們在這方面努力實現(xiàn)我們馴鹿改良的目標(biāo),這也是我們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養(yǎng)鹿人多年的愿望?!?/p>
來源:根河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鄂燕妮 程亮 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