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四行書」關注我 每晚十點伴你入眠
文 | 月夏 · 主播 | 星韻 · 攝影 | 從看見到發(fā)現(xiàn) · 編輯 | 一白
檐角的銅鈴被風拂過,抖落一串清響便歸于沉默。草木在光影里舒展,從不需要向天地訴說生長的軌跡。原來萬物最自在的姿態(tài),從來都藏在收斂里。人亦如此,那些活得通透的日子,往往始于三個字—— 不多言,不多事,不多心。
不多言,是言語的留白
古寺的鐘磬聲里,總藏著言語的分寸。曾見老僧人對弈,一局終了只說“落子無悔”,便轉身添茶。旁觀的香客爭論棋路,他始終微笑頷首。后來才懂,言語如墨,濃淡皆宜,過則污紙。
鄰里有位修鐘表的老者,柜臺前總擺著青瓷瓶,插著時令花草。有人爭執(zhí)是非,他從不插話,只低頭擦拭齒輪。某次聽他對學徒說:“話多如漏風的窗,擋不住寒,還擾了安寧。” 想來確實,世間太多紛擾,皆因舌上無閘。所謂不多言,并非訥于言辭,而是懂得在喧囂處守口,于關鍵時出言。如硯中墨,非不寫,是惜字如金,每一筆都落在當處。
《道德經(jīng)》言“希言自然”,大概便是如此。枝頭雀鳥聒噪,不如寒梅靜放,暗香自引蜂來。
不多事,是邊界的清明
巷尾的葡萄架,藤蔓從不過界攀附鄰家的墻。主人說:“各有各的土,各結各的果?!?這樸素的道理,恰是處世的箴言。
曾見兩位友人失和,旁人急于調(diào)停,反讓裂痕更深。倒是一位長者,只在雙方冷靜后遞上一盞茶,說:“路要自己走,結要自己解。” 后來二人重逢,一笑泯然,才知過度介入,恰是對他人因果的打擾。
如同湖面,風來不拒,風去不留,才得長久澄澈。那些總想替人掌舵的手,往往攪亂了別人的航程。不多事,不是冷漠,是懂得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航道,遠遠守望,偶爾護航,已是慈悲。
不多心,是內(nèi)心的留白
案頭的素箋,留白處最見風骨。人心亦如是,塞滿了思慮,便容不下清風。
山間的采藥人,每日只專注于辨認草木,風雨晴晦皆不掛懷。問他何以無憂,答曰:“草有草的性,人有人的命,想多了,藥就苦了?!?這話里藏著大智慧。多少人在夜里輾轉,不過是把他人的目光、未竟的瑣事、縹緲的憂慮,都攬進了心房。
王陽明曾說“心外無物”,并非否定外物存在,而是說心不被外物攪動,便自成宇宙。如同空谷,不收納流言,不囤積怨念,只容風聲穿堂,故而恒常安寧。不多心,是把心從得失的秤上取下,讓它如明月懸空,照見萬物,卻不被萬物牽絆。
這三“不”,原是一體三面。不多言,守住了口舌的清凈;不多事,護好了人際的安寧;不多心,安頓了自己的魂魄。如三足鼎,缺一則傾,合則穩(wěn)如泰山。
日子如織,那些經(jīng)緯分明的安穩(wěn),從來不是向外求來的繁華,而是向內(nèi)修得的簡素。當言語有了留白,便少了是非;當邊界有了清明,便少了糾纏;當內(nèi)心有了空隙,便多了自在。
如此,不必刻意追逐什么,自有清風入戶,明月叩窗。這般生活,雖不熾烈,卻如陳年的茶,在平淡里泡出回甘。
-作者-
月夏,我愿意為了文字熱愛生活。微信號:abe304306
-主播-
星韻,微信:asd3986969。用沉穩(wěn)和溫暖的聲音詮釋文字的魅力。微信公眾號:xingyunzs2018【星韻之聲】
-插圖-
從看見到發(fā)現(xiàn),AI制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