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fā)布三星堆遺址多學(xué)科研究最新成果,首次確認祭祀坑埋藏年代為商代晚期。通過碳十四測定,三號、四號、六號、八號祭祀坑有95.4%的概率處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之間,相當(dāng)于中原的商代晚期。
更令人驚訝的是,考古學(xué)家提出一個新假說:三星堆王國可能爆發(fā)過內(nèi)戰(zhàn),神權(quán)貴族集團在權(quán)力斗爭中受到嚴重打擊,這直接導(dǎo)致了三星堆文明的突然衰落。
成都平原那塊地,沱江沖出來的一片扇形地,三星堆古城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考古的人去挖,看見那遺址分了三層,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時間是一層壓著一層,誰也不可能一下就建起個大城,城墻的土,都是一點點拍結(jié)實的。
寶墩那個時候,成都平原上全是小城,挺熱鬧,家家戶戶都在蓋墻圈地,搶資源,互相防著,打來打去,有些村子沒扛住,就沒了,剩下的都靠著沱江和岷江,最后就成了兩邊對峙的局面。
大概公元前3400年左右,三星堆起來了,也不客氣,把老的聚落都給推平了,從北邊、東邊、南邊三個方向擴張,建了個大城,氣派得很,后來又建了月亮灣、倉包包這些小城,形成一大三小的格局。
城里的規(guī)劃挺講究,功能區(qū)劃得明明白白,西南角那塊地方,說是專門用來祭祀的,估計里面的祭司們天天都在忙活各種儀式。
他們的青銅器,拿出來看,個頭大,手藝也新,分鑄、渾鑄、鍛造,怎么好用怎么來,還用上了芯骨、條形芯撐這些東西,能做出那種長長的、彎彎的青銅器,別的地方當(dāng)時還做不出來。
黃金也不少,兩公斤多,都是用的沙金,用灰吹法提純,那個時候別的地方還沒這么多黃金,古蜀人已經(jīng)玩得很溜了。
三星堆后來怎么就變了,這是個謎,北京大學(xué)的孫華研究說,到了第三期,這個城的中心地位就下降了,不再是老大了。
考古隊在地下挖,發(fā)現(xiàn)城墻有的塌了,有的被人拆了,水道也改道了,原來那些大院子都荒廢了,祭祀的地方也沒了,城墻有些角落還被特意推平了,看著就像打過仗。
埋人的習(xí)慣也變了,三星堆和它周圍的地方,墓葬都找不到了,房子也都被燒了、砸了,整個社會結(jié)構(gòu)都給顛覆了一遍。
孫華說,這仗可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最倒霉的估計就是那些管祭祀的神權(quán)貴族。
祭祀坑里的東西都被砸壞了,有人推測,就是新上臺的貴族,怕老貴族的影響力還在,就專門把他們的神器都給毀了,還在護城河邊上平整出一個廣場,挖坑埋東西,儀式感很強。
打完仗,三星堆的大工程就全停了,老建筑倒了也沒人修,再也沒有以前熱鬧的景象,剩下的人都擠在西北角的小城里。
但是三星堆的根沒斷,只是換了個活法,戰(zhàn)火過后,一部分人搬走了,在成都平原、四川盆地到處開枝散葉,十二橋文化的村子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從器物上也能看到傳承,那種彩繪的青銅器,上面有朱砂和大漆,三星堆做的這是國內(nèi)最早的銅胎漆器,這技術(shù)跟后來的金沙遺址能對上。
三星堆的玉璋,還有二里頭的玉器,能看出來是一脈相承的,古蜀和中原的聯(lián)系,一直都沒斷過。
這幾年,考古學(xué)家們帶著各種儀器,用碳十四給遺址斷代,用CT掃描青銅器,里面的結(jié)構(gòu)看得一清二楚。
保護文物也有新辦法,六百多根象牙,就算泡在水里也能保存下來,這是世界性的難題,成都這邊給解決了,陶器也有變化,商代晚期,陶器都標準化生產(chǎn)了,泥土的配方,顆粒的粗細,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農(nóng)業(yè)史的研究說,商代早期,他們就搞出了稻田濕地模式,養(yǎng)活了很多人,人口密度一高,古國才有底氣發(fā)展起來。
打完仗之后,三星堆的人就縮在西北的小城里,搬出去的那些人,在成都平原各處建了新的村落,十二橋文化也跟著興盛起來。
金沙遺址其實就是三星堆的延續(xù),銅胎漆器那些技術(shù),后來都用上了,文明的火種,并沒有熄滅。
現(xiàn)在的觀眾,站在三星堆博物館里,看著那些青銅面具,三千年后,能不能感受到那種目光,不好說,反正,一個王國的故事,興盛也好,更替也罷,都藏在這些東西里,青銅都記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